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12月3日,在成都东站乘坐G8613次列车前往沙坪坝站的旅客何平成为今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的第4亿名旅客。
成都局集团公司2024年旅客发送量突破4亿人次的背后,成渝高铁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呢?当天,记者通过采访乘车的旅客、服务旅客的列车长,以及成都车站的管理人员,深切感受到这些年来成渝高铁的变化:运行时间不断缩短,旅客结构发生了转变,且旅客发送量在稳步增长。
何平在站台留影纪念
时间缩短啦!从“1天”到“62分钟”
“今天是我在2024年里第77次乘坐成渝高铁,很荣幸能够成为第4亿名旅客!”何平是四川眉山人,从事通讯工作的他,居住在成都,工作在重庆,经常往返成渝两地,对成渝高铁带来的变化有着深刻的感受。
"我曾经历过乘坐绿皮火车从成都前往重庆需要整整一天的日子,也幸运地赶上了现在仅需一个多小时就能到达重庆的好时代。”何平说。现在,他早上前往重庆工作,晚上就能回成都陪伴家人,这已经成为他的生活常态。这些年来,成渝高铁的提速极大地便利了他的生活。
与何平有同样感受的还有G8613次列车的列车长王丹。
“我2009年参加工作,刚好见证了成渝高铁发展历程中的‘速度与激情’。从最初成渝间开行第一趟‘和谐号’动车组,到今天旅客突破4亿人次,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变,更是科技与实力的彰显。”王丹说,2009年9月26日,成渝首次开行“和谐号”动车组;2015年成渝高铁通车,成渝间运行时间为1小时27分钟;2018年成渝高铁提速,成渝间最短运行时间为1小时16分钟;2020年12月24日,“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成渝高铁上线投入运营,两地实现62分钟通达;2021年6月25日,又迎来了CR400AF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双城间开跑……
成渝高铁速度更快了,正在不断拉近两地时空距离,拉近了双城人民间的距离,成为了连接两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有力桥梁。
王丹展示列车工作人员陪伴成渝高铁成长的照片
旅客变化啦!从“商务人士”居多到旅游“特种兵”增加
让王丹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年来,成渝高铁上两类旅客越来越多:一类是做生意的“商务人士”,还有一类是打卡旅游的“特种兵”,。
“2019年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往返成都和重庆的列车上,商务人士很多,我们的商务座基本上每天都是满的。”王丹说,这些“商务人士”操着天南地北的口音,奔向成都和重庆这两个西南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核心”。不过,近年来,这种情况悄悄发生了转变。
“感觉身边的乘客从做生意的居多,转变为不仅有做生意的,还有大批特地来川渝两地旅游打卡的游客。”常坐成渝高铁,何平明显感觉到旅客的变化。
“先在重庆吃火锅,再来成都看熊猫,最后从天府国际机场坐飞机回北京。”在列车上,来自北京的游客陈旭带着一家人错峰旅行。他回忆到,在成都大运会期间就带家人坐着成渝高铁,一天之内穿梭成渝两地,上午还在春熙路看IFS爬楼的熊猫,去东安湖看赛事项目,下午就到了洪崖洞,还看了穿墙而过的地铁3号线……
谈及打卡旅游的“特种兵”数量增多,王丹表示,自2023年以来,成渝两地迎来了旅游热潮。她在为旅客查票的过程中发现,外地旅客占据了多数,占总旅客人数的60%,而在这些外地旅客中,有八成都是专程来旅游的。
这些年来,成渝高铁见证着成渝两地的经济、旅游不断走向繁荣发展。
徐鲁川谈成渝高铁客流量增长
旅客发送量增长!列车从每日开行约23对增至102对
“现在坐成渝高铁,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旅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我都会提前在周二规划订票。”何平笑着说,希望能多增加几趟成渝两地的高铁班次。
对于这个诉求,成都车站东客运车间党总支副书记徐鲁川回应称:“成渝高铁的旅客发行量正在逐年增长,列车的开行从最早期每日开行23对左右,已经增长到如今的102对了。”
徐鲁川说,高峰期成都东站每几分钟就有一趟车从成都开往重庆,已经实现了公交化运营,同时推出“定期票”“计次票”。
此外,徐鲁川也从车站的角度谈到了他眼中的变化。
“成都集团公司的旅客发送量已经突破4亿人次,其中旅客发送量最多的车站是成都东站。今年以来,成都东站的旅客发送量达到了6900万人次,日均约为2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13%。”徐鲁川说,成都东站目前的旅客发送量在全国排名第四。
“成都车站最热门的线路就是成渝高铁。”徐鲁川回忆,成都东站刚刚投用时,站内共有9个售票厅,当时成渝两地的旅客购票主要通过线下排队进行,随着互联网购票的投用,旅客再也不需要在窗口排队购票。现在,9个售票厅也缩减到2个。火车票也从原来的红色纸质车票转变为可以刷闸机的蓝色车票,再到如今的电子客票。
徐鲁川认为,自成渝高铁开通以来,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被进一步缩短,高铁速度的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旅客发送量也随之逐渐增长。成渝高铁将两座城市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核心经济圈。这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也促进了工作与生活的交流,对两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更加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