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越西县板桥镇“六尺街” 党建引领 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2024-12-16 14:08:3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其蕴含的礼让精神传颂数百年,成为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板桥镇,相似的佳话正在续写,一条“六尺街”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当地百姓的心田,也为新时代的乡村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8da437bb095a5472c7f797d3c08501.jpg

越西县板桥镇“六尺巷”

作为全镇发展的中心区域,板桥村和河沿村的街道一直是全镇居民出行赶集、生产生活及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然而,过往几年由于道路狭窄难行,交通拥堵频发,安全隐患重重,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

2024年,越西县板桥镇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板桥村与河沿村的主要道路拓宽工程成为这一建设浪潮中的关键环节。在道路拓宽的进程中,土地资源紧张、部分群众不愿退让使得拆迁工作难上加难。

“工作前期矛盾频发,建设项目举步维艰,为此,镇村‘两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为什么拆?怎么拆?拆成什么样子?’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优化拆迁方式。”作为板桥镇河沿村党支部书记,潘阿木带头拆除了自己的房子和围墙,并以此动员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

作为一名老党员,板桥村村民蒋开先在镇村干部入户动员后,第一个主动站了出来,拆掉了自家一百多平方米的砖房。“街坊邻居看到以后,被我的行动所感染,纷纷听取了干部的劝说,跟着拆除了自家房屋、围墙,让出了土地。在镇村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家家户户无偿提供了扩建所需的建设用地。”

“为全力推进工程进度,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借鉴安徽桐城六尺巷典故,积极探索板桥‘六尺街工作法’,倡导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传承和睦相处的家风家教。”板桥镇党委书记海秀花说道。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穷尽一切办法做深做实群众工作,稳步推进项目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两级书记一手抓”治理体系,聚焦项目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实施“书记领办项目”。成立项目专班,深入研讨道路拓宽事宜,建立“党建 + 网格 + 网格员”模式,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台账,“一户一研判、一户一方案”跟进落实。党员率先垂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

——机关单位、村党支部书记与党员代表“三带头”,主动宣传发动,无偿拆除断垣残壁,发挥示范效应。村“两委”对积极拆除的党员给予“积分”奖励,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在项目中,政府、烟站、卫生院等带头退让,为群众树立榜样。

——突出共治共享,镇党委依法依理依情开展工作。设立“退地让路”调解室,组建“群众说事会”,吸纳各方力量参与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成功劝说“钉子户”,解决困难户居住难题,让群众从“被动”转为“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共享发展成果。

——创新“清廉 + 民族文化”模式,融合民族传统文化与清廉村居建设。挖掘优秀家风,通过“亮身份、晒家风、比清廉”等活动,整合定点帮扶单位四川省作家协会力量,打造特色文化景观,将清廉元素融入基层治理,提升内生动力与外部引力。

——强化宣传引导,将“退地让路”纳入党建考核。镇村干部利用多种会议形式,结合服务群众责任制,深入群众宣传“六尺巷”故事。创作文化墙,开展“微宣讲”,广泛搜集意见,说服村民让地。

历经10天不分昼夜的努力,96户村民全部同意无偿让地,路面从4米左右拓宽至6米多,街道焕然一新,周边住房风貌也得以改善。板桥“六尺街”的形成,彰显了板桥人民大度宽容、礼让和谐的精神境界,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

你让三尺,我让三尺,在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下。如今,这里形成了宽宽的街道,可谓古有安徽桐城“六尺巷”,今有四川越西板桥“六尺街”,在这里,老祖宗谦和礼让的传统美德得到完美体现,成为了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的秘钥良方。

为了加强越西县板桥镇“六尺街”宣传,进一步弘扬礼让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定点帮扶越西县的四川省作家协会以智力帮扶为主,积极帮助板桥镇策划设计“六尺街”文化墙,并加班加点赶在彝历新年前完成了施工。

如今,越西县板桥镇的“六尺街”已成为当地村民与游客的网红打卡点。每到节假日,街道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闲暇时,会带着家人漫步在“六尺街”,感受着自己亲手缔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礼让精神的熏陶与教育。孩子们在街边嬉戏玩耍,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将礼让的种子深埋心中。而游客们则纷纷慕名而来,他们被“六尺街”背后的故事所吸引,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所感染,游客们在打卡拍照留念的同时,也将板桥的礼让精神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越西县板桥镇的“六尺街”不仅仅是一条物理意义上的街道拓宽成果,更是将传统文化中的礼让精神与现代乡村建设需求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这种融合,让古老的美德在新时代的乡村土壤中生根发芽,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与榜样力量。

“这条街道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板桥人民大度宽容、礼让和谐、以和为贵、舍己为人的精神境界上。”在海秀花看来,这条街道更是板桥人民造就的一把尺子,值得党员干部经常量一量,量出人生的天地宽,更是板桥人民修养境地的一种隐喻,值得党员干部经常走一走,走出人生晴空万里。

越西县板桥镇的“六尺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成为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越西县板桥镇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广“六尺街工作法”,以“为民办实事”为核心,深入各重点领域,加强与村民沟通交流,精准把握群众需求,秉持“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的理念,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真抓实干中回应群众期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书写更多基层治理的佳话,为越西县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乡村力量。

(莫色石博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