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李后强:用“七种思维”破解“欠发达难题”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4-12-18 15:51:0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12月17日,四川省欠发达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乐山市马边县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李后强在会上发表了演讲。李后强介绍了四川推动欠发达县向发达县转变的典型案例与主要做法,总结了由县域经济由“欠发达”向发达转化的主要经验。

马边.jpg

座谈会现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李后强认为,这“七种思维”是破解“欠发达难题”的金钥匙,四川省“欠发达县”的转型发展体现了这七种思维方式。通过精准帮扶、跨区域合作、特色产业培育、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施策,四川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为其他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今年是马边县成立40周年,马边县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7亿元、是1984年的122倍。李后强认为,马边经济社会40年来的巨变,引起全国关注,值得深入研究。马边的经验是用“七种思维”挖掘帮扶资源、交通区位、资源禀赋等优势,“三产并举、三产共兴、三产融合”发展。工业发展提级转型,围绕磷矿、茶叶、青梅、竹笋等特色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农业“青梅竹马”组团出圈,初步形成“上山青梅下山茶,二半山区冒笋牙,山地畜禽溪养鱼,连片插花种桃李”的立体生态产业格局;文旅业态“百花齐放”,全面展示马边的风貌、风景、风物、风情、风味、风俗,文旅融合发展。

马边4.jpg

李后强在会上发表演讲

不止是马边县,四川还形成了很多破解县域“欠发达难题”的典型案例。旺苍县以工代赈发展黄茶产业,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民”新模式,农民成为“飞地股民”,获得薪金、租金、股金等多种收入;营山县借助托底性帮扶培育产业,工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恩阳区建设飞地园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2023年一季度,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8%,居巴中第一、全省前列;稻城县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创新“文化+旅游”、“农牧+旅游”、“科技+旅游”发展模式,推广路边经济、网红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第三产业占全县GDP总量的70%以上,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阿坝经济发展,同时为阿坝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青川县开展来料加工与手工编织,成立公司组织带头人进行传统藏织藏绣的手工编织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既利用了传统文化资源,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马边3.jpg

李后强在会上发表演讲

李后强认为,县域经济由“欠发达”向发达转化的主要经验有:科学规划与战略定位;精准招商引资与产业链建设;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政策支持体系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金融支持与风险降低;行业自律与社会参与。“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框架,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此外,四川省欠发达县的转型发展还有几个独特之处:托底性帮扶机制——精准施策,县企结对;飞地园区建设——跨区域合作,一区多园;特色产业培育——农业现代化,文旅融合发展;科技创新驱动——产学研结合,智能化改造;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社会参与与智力支援——多方协作,人才培训;消费助力与品牌建设——“线上展示 + 线下推广”,品牌节庆活动等。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