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 (许意 记者 刘婕)破“危墙”建“心墙”,商居睦邻聚温暖;道路“黑”变“白”,小巷迎来华丽蜕变;听“民意”解锁社区和谐共建“新密码”……近日,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针对部分院落居民关心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问题进行了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提“质”增“颜”,居民连连点赞。
社区治理成绩单能够不断地刷新,主要得益于高笋塘社区推行居民自治,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社区治理体系,同步规划和实施社区宜居环境建设、服务场景建设和发展治理体系建设。
“笋宝”志愿服务队打造邻里亭
据悉,自2022年以来,高笋塘社区依托“笋宝”社区品牌,在成都市金牛区源之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都市金牛区四叶草社会服务中心和成都市成华区采薇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的支持下,通过防治结合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探索出“一题一聚”建队伍、“一院一点”建阵地、“一社一承”建品牌、“一治一防”建机制和“一核一融”建联盟的新型宜居社区治理路径。
“一题一聚”建“笋宝”队伍,破“危墙”,融“心墙”。以高笋塘社区红花北路57号院落围墙问题为切入点,建立了一支由居民、网格员、微网格员、周边商家、专业社工组成的“笋宝”自管小组队伍,陆续解决了该院落“智能水表改造”“路面黑化”“垃圾清理”等问题,逐步实现了院落高度自治。此“一题一聚”建队伍,通过改变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工作路径,社区联合社会组织推广至其他同质问题的小区、院落,为社区“居民自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居环境提“质”增“颜”
“一院一点”建“笋宝”阵地,集“民情”,听“民意”。各小区、院落居民自治小组逐步成立以后,多小组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纷纷落实小区固定议事阵地,命名为“笋宝驿站”,于2024年6月实现“一院一点”全覆盖。两年以来,各点位月均收集民情24条,各小区、院落居民自治小组联合网格员、微网格员直接协调解决率超过92%,在阵地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实现收集民情的便利的同时,提高了居民需求及时、精准解决的效率。
“一社一承”建“笋宝”品牌,生“笋宝”,传“笋情”。在一院落一队伍、一小区一阵地的全面覆盖下,高笋塘社区根据自身“笋宝文化”土壤,打造了“笋宝治理基地”1个、联合社会组织开展“笋宝美好生活”系列主题文化活动100余场、整合辖区优势资源9个、建立“笋宝资源联盟”1个,培育了“笋宝”志愿者200余名,建立了“笋宝导游”“笋宝宣讲团”“笋宝护卫队”等8支微队伍,年均撬动三方资金15万余元,打造了社区“笋宝”特色文化品牌,传承了“孝善、正直、果敢、团结”的社区文化。
“一治一防”建“笋宝”机制,始“人助”,终“自助”。通过两年的摸索,高笋塘社区启动“防治结合”计划,梳理各院落特性,建立“急缓分级内部和谐”“结对带领共同和谐”机制,将“一题一聚”建队伍、“一院一点”建阵地的成功治理经验进行推广,优先结对带领矛盾大、问题多的院落梳理工作路径,协助其逐步从“人助我”到“自助我”,形成社区“院落治理案例集2本”,记录每年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共同推广、复制和升级院落治理经验,各院落也实现了低投诉、低上访的“共同和谐”局面。
“一核一融”建“笋宝”联盟,明“供需”,商“共建”。高笋塘社区通过整合辖区内单位优势资源,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建立区域化共治共融的“笋宝”联盟,形成了高笋塘社区1个核心+2个平台+3张清单+N个载体的区域化共治共融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区域化共建的主要事务,解决好辖区内资源的“供”“需”矛盾。搭建区域化共建联系网络平台和区域化共建空间平台,摸清区域化共建单位清单、党组织及党员清单、区域化共建资源清单和区域化党群连心服务3张清单,开展“政企同行—政府服务企业”“蓉城驿站—社区服务职场”“社企同行—企业服务居民”等N个载体活动,共计20余次。
目前,高笋塘社区明确了新型宜居社区治理路径的探索方向,从培育社区自治能力、发掘社区特色文化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平衡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居民的动态需求,在动态管理和持续升级中创建新型居住社区。
(图片由成都市金牛区驷马桥街道高笋塘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