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毛春燕 李弘)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五个专项治理”,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省政协常委,内江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康俊表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解决逐利执法、选择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才能有效维护各类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更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发展空间。
省政协常委,内江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康俊(受访者供图)
康俊建议,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保护企业合法预期。进一步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不断细化和优化行政裁量基准,做到行政执法行为与相关事实、性质、情节、法律要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相适应,避免滥用行政裁量权,防止“小错大罚”、执法扰民、“一刀切”,尽量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合法利益的不必要损害。
推广柔性执法,营造包容审慎环境。执法过程中,对不影响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轻微违法行为或首次违法现象持一定包容态度。建立营商环境涉企政策评估机制,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规规章政策文件,提升涉企政策制定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对企业的维权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更便捷、更有力地纠正或撤销不合法不合理的涉企执法行为,最大程度为企业提供便利。
加大部门协同和数据共享,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全省(全国)统一的营商环境执法监督平台,打通“数据烟囱”“信息孤岛”,实现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实时同步监管,切实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现象。建立涉企重大行政处罚“双报备”制度,规范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平台报备流程,处罚决定作出后处罚信息同步报送属地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备案,由司法行政部门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通过平台信息数据归集,严格防范粗暴执法或随意顶格处罚。
近年来,一些地方创新实施“沙盒监管”模式,通过对经营主体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有力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康俊表示,加大“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推广力度,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经济经营主体纳入“沙盒监管”,对“盒子”里面的企业不主动纳入联合检查范围,并实施风险预警提示和“无事不扰”“首违不罚”等监管措施;对达到风险触发条件的移出“沙盒”,依法依规开展后续监管,健全科学规范、精准高效、全链条全过程的闭环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