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丨绵阳北川:建好先行区 绘就乡村振兴“更好的样子”

2025-02-05 15:14:4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易陟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先行区里建设忙,农文旅融合亮点多;田间地头劳作忙,特色农产品销路多;乡村振兴步伐忙,人民群众笑容多……春节期间,走进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处处都是新气象。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绵阳北川石椅村干部群众时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怀揣着总书记的关怀,两年多时间里,北川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建好先行区,绘就乡村振兴‘更好的样子’”。

1.png

云雾缭绕的石椅羌寨

石椅羌寨,一个云雾缭绕的“云朵上的山寨”,羌族人民世代聚居于此,将古老的习俗如喝咂酒、跳沙朗、舞龙灯等传承至今。曾经,这里的7户农家乐联合开启了乡村旅游的大门;如今,先行区已汇聚众多乡镇之力,整合各方资源,开拓出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里,不仅有古老的羌族文化与现代发展理念相互碰撞融合,更有各乡村打破边界协同发展的创新之举,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

新:创新模式与理念,激发乡村新活力

这里,一系列创新模式与理念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年前,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农文旅交流中心正式投用,这标志着先行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中心不仅是先行区乃至整个北川农产品展示、旅游推广和文化交流的综合性平台,也是先行区创新“先行区指挥部 + 公司”经营模式的生动体现。

2.jpg

农文旅交流中心展示的北川特色产品

记者了解到,在市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北川联合市属国有企业、供销联社成立的先行区生态农业公司,统一集散、加工和销售高山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仅三个半月便实现了2000余万元营业额,成为全县首家村集体经济参股升规入统企业,为乡村振兴树立了新的标杆。

金融服务的创新同样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都贯乡的都坝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创新金融服务的助力下,成功升规入统,实现了线上商贸企业的“零的突破”。“‘兴村先行贷’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低息贷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资金去发展产业,扩大规模。”据悉,“兴村先行贷”自2024年6月首批发放至今,已向1639户农户发放贷款2.48亿元,帮助节约贷款利息240万元以上。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桂溪镇宝城村乡村振兴人才专员徐朝阳是一名“00后”,大学毕业后就到了宝城村工作,入职近1年来,他深入群众中宣传惠民政策、助力旅游产业发展。他说,乡村振兴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机遇,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据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为乡村振兴积蓄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2024年,北川择优选派19位优秀大学生到重点示范村担任乡村振兴人才专员,其中硕士研究生2名,并制定了“一对一”考核和成长机制,努力破解基层人才匮乏、本土人才培养难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区也走出了新路子。陈家坝镇承办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乡村振兴黎山村“头雁”培育工作室,已经培育了多期学员,全方位提升了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的履职能力。

这样的创新举措不仅吸引了年轻人的返乡创业,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智慧和力量。“90后”邵刚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敏锐地捕捉到家乡旅游资源的潜力,返乡经营民宿。2024年,他的民宿开业后,10个房间常常供不应求,成了年度“销冠”,还售卖腊肉等农产品。“是家乡的创新模式给了我创业的信心和动力。”邵刚笑着说。

特:立足特色产业与文化,塑造乡村独特魅力

这里,不仅有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更有深厚的羌族文化底蕴,两者相辅相成。

走进先行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片发展的特色农业。当地苔子茶种植面积已突破5万亩,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茶农们忙碌地采摘着嫩绿的茶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厚朴现代林业园区内,各项认证接踵而至,彰显了北川农业的品质与实力。高山果蔬、中羌药材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除了农业,工业也是先行区的一大亮点。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内,机器声轰鸣,工人们熟练操作着设备,生产出一批批高质量的产品。截至2024年11月底,先行区完成工业投资6.89亿元、技改投资5.96亿元,占全县之比均超过40%,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4家企业升规入统。

3.jpg

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族同胞正在跳沙朗

乡村魅力远不止于此。正月初四,循着动听的羌歌登上石椅羌寨,身着民族服饰的羌族同胞为每位客人的手腕上都系上象征吉祥幸运的红绸带,同时捧上一杯醇香的蜂蜜酒。进入寨子,坝坝篝火已被点燃。篝火旁身着羌族服饰的大哥大姐正带领着游客一边唱歌一边跳沙朗,让游客们体验到了羌族独特的民俗风情。

羌族文化作为这里的一张特色名片,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石椅羌寨,这个海拔约1200米、常年云雾缭绕的地方,羌族文化传承至今。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能歌善舞的羌家儿女喝咂酒、跳沙朗,感受浓厚的羌寨文化氛围。“每次来石椅羌寨都能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氛围。”从重庆来旅游的刘女士兴奋地说,“这里的羌族文化太有特色了,让人来了还想来。”

在先行区内,各个乡镇都依据自身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都贯乡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户参与”的方式,在瓦壶沟厚朴产业园区种植发展厚朴上万亩。在皇帝庙村、民权村及九龙谷村实施中药材产业项目,新增芍药、黄连、白附子等中药材种植千余亩。陈家坝镇则立足地理核心区域定位,多渠道争取24个项目,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茶叶、高山蔬菜、芍药等八大产业链。这些特色产业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而羌族文化则如同一条纽带,将这些特色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先行区独特的魅力。

优:优化发展成果,共享乡村振兴红利

这里,不仅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禹羌风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和谐有序,更在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上取得了显著成绩,让村民们切实共享到了乡村振兴的红利。

4.jpg

村居院落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现在的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石椅羌寨绿丰园农家乐的“90后”老板娘岑敏感慨地说,“自从乡村振兴先行区成立以来,我们的经营理念得到了更新,民宿设施也加大了升级力度,店里的生意蒸蒸日上。这都要感谢好的政策!”

岑敏的感慨并非个例。数据显示,2024年,先行区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到了25.76万元,同比增长10.6%;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13亿元。这些骄人的成绩,是先行区优化发展布局、不断提升发展质量的生动实践。

思路新,前景阔。先行区各个乡镇协同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曲山镇作为核心镇,发挥引领作用,联合片区乡镇开发了“羌茶羌文化生态游”旅游线路,成功获得2024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同时,还开发了“云上石椅”微信小程序,打造“云上石椅”IP,推动旅游业态融合发展。这种跨乡镇的合作模式,让游客能够体验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

“通过‘云上石椅’小程序,游客可以一键规划旅游线路,预订住宿,还能购买我们北川的农特产品,直接邮寄到家。”北川石椅好样子农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静介绍道,这不仅方便了游客,也为北川的农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

基层治理也是绘就民生幸福的重点。陈家坝镇通过“乡村治理综合服务队”和“周二下村日”活动,动员党员干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矛盾调解,有效解决了266件群众反映的问题,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村民们表示,村里环境和治安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更加安心。都贯乡实施多项惠民措施,关怀70余名困难群众,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益处。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正以创新为笔、特色为墨、共享为纸,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新图景。

(四川经济网记者 庄祥贵 张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