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讯 (记者 苏俊 张恭浩楠)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认定北京市海淀区等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其中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榜上有名”,也是四川仅有的两个入选区县之一,标志着锦江区特殊教育工作迈向新高度。
近年来,锦江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特殊教育一二期提升计划、“十四五”提升行动计划,在区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管理和服务机制,拓宽全学段融合教育服务对象,努力为每一个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特殊教育服务的质量逐步提升,形成了“强支持、深融合、全覆盖、高质量”的工作特色。
树立“三个追求”融合教育理念。基于学生终身发展,锦江区确立追求理解接纳、有效学习、生涯发展的理念。理解接纳是营造包容校园环境,助力特殊学生融入集体的基础;有效学习通过创造参与机会,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生涯发展着眼学生全学段,动态调整支持方案,为核心目标。这三者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需协同助力。
构建“一体四翼”支持保障体系。2011年起,锦江区依托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构建“1+5+N”专业服务网络,完善“区资源中心—片区二级资源教室—普通学校三级资源教室”纵向支持体系。同时,以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专业服务机构、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为四翼,特教学校与专委会教康结合,名师工作室科研攻坚,专业服务机构负责家庭教育与资源链接,形成横向保障体系,实现普特结合、多方合作的全方位特殊教育服务。
坚持“多措并举” 师资培育路径。秉持“分类培训、分层要求、研培改一体”方针,开展融合教育师资培育。随班教师通过入职培训、教研等实现常态化培育;管理教师借助教育部课程中心培训等项目,进行项目化培育;资源教师通过各类专题培训,实现专题化培育;领军教师组建名师工作室,以课题研究实现纵深化培育,打造出专业多元的融合教育教师团队。
建立“多方参与”长效工作机制。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整合民政、教育等多部门专业力量,为残疾儿童评估、安置提供保障。通过联合、焦点、追踪巡回等方式,强化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服务涵盖资源教室建设到家庭咨询等。同时,健全督导检查和问责机制,实现全区学校融合教育督评全覆盖,提升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