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2月13日至17日,达州进入市两会时间。在市两会上,"双园驱动"战略作为工业强市的核心引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重要篇幅。报告明确提出,将依托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两大战略支点,通过产业升级、项目攻坚、机制创新等举措,全力冲刺两大园区千亿产值目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达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现场
双核联动:构建现代产业"双引擎"
作为"双园驱动"战略的核心载体,达州高新区与东部经开区正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达州高新区锚定"国家高新区"创建目标,重点布局能源、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推进腾盾无人机总装基地、低空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同步拓展"低空+"多场景应用。而东部经开区依托达钢搬迁升级项目竣工投产的东风,聚焦先进制造、新型储能、化工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的前沿阵地。
两大园区建设的捷报频传:达钢搬迁项目全面竣工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300亿元;星空钠电项目建成后将填补川东北钠离子电池产业空白;麻柳化工园区的正式获批为新材料产业集聚提供平台支撑。
创新赋能: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达州正探索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建万达开跨省域国家级高新区"的战略构想,计划通过品牌共享、政策互通、产业协同,将万州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势能延伸至东部经开区。同时纵深推进集成授权改革,优化"万市兴"综合服务平台功能,打造川东北最优营商环境。
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形成"磁场效应":川投达州燃电二期即将投运,河市坝铁路物流基地加速建设,中欧班列达州组货基地启动探索。随着成达万、西达渝高铁等38个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双高铁+三高速"立体交通网正重塑达州区位优势,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
代表委员建言:破解发展瓶颈的"金钥匙"
针对产业人才短缺痛点,王盛委员开出"职教改革"药方:建议新建工科类高职院校,将全市12所公办职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教师动态流动机制。"我们要实现每万名产业工人中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5%,为‘双园驱动’战略实施输送生力军。"王盛在提案中强调。
招商引资领域,张译木委员提出"三维突破"策略:建立产业链招商需求清单,创新"基金招商+场景招商"模式,重点引进数字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其建议中特别提及设立5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资本赋能加速产业集群培育。
跨境电商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新热点。黄文龙委员建议构建"物流+品牌+人才"生态体系,开通金垭机场东南亚货运专线,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设立"达州造"品牌孵化基地。其提出的"海外仓租赁30%补贴""跨境电商人才安家补贴"等政策建议,直指物流成本高、品牌力弱等现实困境。
安全筑基:化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针对备受关注的化工园区建设,孙玉明委员通过70余次走访调研,形成系统化解决方案:建议投资15亿元建设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建立"安全环保指数"动态评估机制,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在其参与并推动下,东部经开区已引进12家配套企业,化工新材料产业本地配套率提升至40%。
"我们将严格执行‘五个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效率政策、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门槛准入。"孙玉明在分组讨论时表示,计划三年内将麻柳化工园区打造成西南地区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战略展望:挺起工业脊梁的达州实践
站在2025年新起点,达州正以"双园驱动"战略重构工业版图。通过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全年计划推进125个重点产业项目,确保蜂巢能源、正宏储能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在"基金招商+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驱动下,力争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超100个,形成百亿级项目持续突破态势。
随着"双园驱动"战略的深入推进,达州工业经济正迎来历史性跨越。
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两大园区犹如强劲引擎,带动达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正朝着"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目标阔步前行。这场产业变革的生动实践,不仅关乎达州城市能级提升,更承载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