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霁玥 蒋师帅)近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大蜀道”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到2027年,构建包含金牛、米仓、阴平、荔枝等四条文旅走廊(以下简称“四廊”)和剑门蜀道、米仓画廊、米仓乡韵、康氧巴山、嘉陵山水五条特色风景道(以下简称“五道”)在内的“四廊五道”大蜀道交旅融合空间格局,让游客获得多样化的出行体验。
从范围与期限来看,《方案》紧紧围绕四川境内四条古蜀道路线走向和“蜀道”品牌申遗影响范围,以古蜀道经过区域为重点研究及实施范围,包括广元全域、巴中全域、达州全域,以及绵阳、德阳、南充、成都市等部分县(市、区)共计7个市共37个县(市、区),规划期至2027年。
从建设目标来看,《方案》按照“打造文旅廊道、串联古今资源、提升游客体验、传承蜀道文化”总体思路,通过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5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200公里以上,实现“四廊”主骨架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技术标准,普通省道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技术标准;旅游化改造约500公里,“四廊”主题鲜明,旅游服务功能得到系统提升,“五道”特色突出、风格连贯;新改建一批普通公路服务区、文旅驿站和观景台,增设指示标志和充电设施等具体措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强化服务供给和品质,让蜀道交通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有效彰显,蜀道文化展示传播方式更加多样,蜀道品牌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扩大。
从建设任务来看,主要有以下六点:
一强化区域路网与机场、火车站的衔接转换,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支撑游客在客源地与大蜀道文旅资源间便捷高效进出。
二结合蜀道遗址遗迹、区域文旅资源、城市节点的空间分布和路网条件及布局,建设“四廊”。
三结合公路建设和旅游化改造,提升路域环境和景观效果,完善沿线服务、标识等设施,打造“五道”。
四以完善公路沿线设施和推进运游融合为抓手,向游客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在途服务,创造无忧出行、畅享旅途的出行体验。
五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生态环保和路域景观设计,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增设一批充电设施。
六探索完善管养制度,提升管养水平。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巡查和监控、监测,提升公路安全行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