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145亿元——这是以庞大算力支持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超1900个特效镜头的“成都高新造”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截至发稿前创下的亚洲电影最高票房金额。
15分钟——这是乘坐由四川沃飞长空打造的“飞行汽车”,从天府广场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耗时。
5000公里——这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主任陶磊教授团队,操控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全球首例AI+智能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所跨越的距离。
……
春风渐暖,万物新始。这一个个跃动的数字印下四川向“新”而行、勇攀高峰的脚步。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回望来路,四川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谋篇布局抢占新领域新赛道,一批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新质生产力正培育壮大。
以“新”促兴
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的时代,四川深知,技术向“新”,企业向“上”,产业才能向“兴”。
在工业体系完备的四川,从不缺有新技术的企业。
环天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卫星与智慧农业结合在一起,让10颗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眉山“天府星座”守护着“天府粮仓”。从此,卫星遥却可及。
“星瞰天府粮仓”(环天智慧供图)
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首创医用回旋加速器产品并实现商用,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
四川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6座级纯电动有人驾驶载人eVTOL——“AE200”已完成全倾转验证飞行,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该类试验科目的eVTOL。目前,这一全球领先的eVTOL产品已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将全面进入适航取证与量产的冲刺阶段。
成都恒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全球率先上线一站式AI长视频制作平台Clipfly,集合了AI视频生成、AI视频增强、视频编辑等功能,短短两个月,已在海外拥有10万名用户。
......
以“新”促“兴”,我省牢牢抓住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体推进“企业主导、平台支撑、项目引领、转化应用”——
着力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8家,遴选企业研发平台专项124个。
加快建设新型创新平台,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建成“14+2”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8家,遴选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194家。
医用回旋加速器(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23项产业基础领域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向工信部推荐重点工业操作系统产品14个、重点项目专项7个,认定首版次软件产品29个,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有力的作为变成靓眼的成绩——
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无人机、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4%,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5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谋篇布局
厚植产业创新土壤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决定性前提和关键性支撑,而产业创新则是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的落脚点。
一直以来,四川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方方面面厚植创新土壤,推动产业创新体系加速构建。
沃飞助力成都完成城市低空载人交通首航(四川沃飞长空供图)
202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一轮自创区政策改革试点,产业创新取得新成效。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仅有的2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之一,对标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承担新一轮自创区政策改革试点任务。“揭榜挂帅”工信部“未来产业”项目、产业基础领域“技术创新”项目共48项,争取国家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17个、占总数的10%左右,数量居全国第一。
2024年,一揽子政策连续落地。我省相继出台《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四川省制造业标志性产品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四川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2024版)》《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为产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2024年,四川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动向和未来产业发展态势,在重点领域加码提速。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四川将人工智能列为1号创新工程,将人工智能产业链列为四川重点推进的15条产业链之首,全省拥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1100余家。
元宇宙产业方面,四川提出,以工业元宇宙为主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元宇宙谷“。
低空经济产业方面,四川是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也是我国航空制造重地,工业级无人机等产品研制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脑机接口产业方面,一些具备脑机接口的产品正在逐步成型,我省内一些医院也在针对病理性脑老化、抑郁症等领域,开展脑机接口解决方案研究。
智能网联产业方面,四川正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产业,省内已聚集100余家国内外头部企业,全省智能网联测试能力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
人形机器人产业方面,四川拥有天链机器人等一批人形机器人主机及部组件企业,建有智能装备与特种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近10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同时,面向未来,四川各市州因地制宜谋篇布局,加快抢占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新领域新赛道,加速培育壮大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新质生产力。
成都,抢先布局人形机器人、先进核能、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获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宜宾,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虚拟电厂",全球首列氢能智轨在该市组装下线并投入运营。
自贡,推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大健康3个潜在优势产业实现明显突破,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眉山,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等3个产业入选全省首批产业新赛道,低空经济等3个产业被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主要(重要)承载地。
......
2024年,向“新”发力的四川,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下一步,四川将以“四链融合”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开展企业找技术“揭榜挂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能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