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四川超大书画纸在夹江诞生

2025-03-10 14:17:3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3月9日,乐山市夹江县木城镇联兴村王氏竹簾“非遗”产业基地,一张张新抄制的长5.27米、宽1.85米的手工超级大书画毛纸贴在墙上,经过数日烘干之后,开始揭纸。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将墙上揭下的大书画毛纸进行卷筒存放,标志着四川超大书画纸在夹江正式诞生。

微信图片_20250310104845_副本

揭纸

据了解,夹江县素有“中国书画纸之乡”的美誉,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两项传统民间技艺,双双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远流长的造纸文化在夹江世代相传,名振海内外。而在古法造纸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的竹簾,则是造纸术“抄捞造纸”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造纸必用簾,有簾方成纸,竹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纸的成败。

微信图片_20250310104722_副本

“夹江竹簾”传承人王亮银

王亮银是第四届“夹江工匠”获得者,他家住夹江县木城镇联兴村,祖辈从事竹簾生产,制作技艺世代相传,堪称一绝。上世纪80年代,王亮银师从父亲学习竹簾编织技艺,成为王氏家族第5代竹簾传承人。40多年来,王亮银不断学习研究手工造纸竹簾,并组织当地村民生产销售,除供应满足夹江本地纸农外,还销往雅安、名山、新津、邛崃、重庆、都江堰等地,受到各地企业、游学基地和收藏家的青睐,纷纷慕名前来定制。

微信图片_20250310104745_副本

卷纸

2014年,王亮银在夹江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着手将手工竹簾制作技艺申报非遗。2016年11月,王氏抄纸竹簾制作技艺项目申报为夹江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4月,王亮银被命名为王氏抄纸竹簾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夹江抄纸竹簾技艺于2017年列入乐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微信图片_20250310104835_副本

揭纸工序

夹江抄纸竹簾分对方、连史、黑纸、青张、高阳、斗方六个品种,制作技艺是集蔑匠、木匠、漆匠的智慧结晶,选料考究,自成体系。需挑选三年以上的竹抽出细如发丝的竹丝,通过择丝,接入蚕丝线进行精心编织,经过七大类80多道小工序而成。编织好的簾子需要刷上自熬的土漆,反复多次自然阴干,让其变得光亮、细腻、平整。用蚕丝搓成的线和土漆加以保护后的竹簾,可以在水中使用数年。

微信图片_20250310104831_副本

超大书画纸诞生

为满足书画艺术家及纸坊的要求,王亮银先后为客户定制了丈二竹簾、丈五竹簾和丈六竹簾。此次研制的长5.27米、宽1.85米的手工超级竹簾,难度极大。经多方努力,历时数月完成了竹簾生产,并于今年3月1日举行了“王氏竹簾”暨一丈六尺手工书画纸研发项目启动仪式。仪式上,匠人们将重达100多斤的竹簾床抬出纸浆水槽,一张渐渐成型的书画毛纸便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书写了四川超大书画纸研制成功的辉煌历史。

王亮银表示,夹江抄纸竹簾技艺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有信心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门老手艺继续传承下去,为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林立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