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南充嘉陵:春耕春管忙绘出好丰景

2025-03-11 16:29:4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 (钟希平 记者 李国富)当前正是春耕春管关键期,南充市嘉陵区各地抢抓农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整合力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全国产粮大县地位。3月9日,记者从嘉陵区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该区计划完成粮食播面100.7万亩、油菜播面18万亩、蔬菜播面30万亩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嘉陵区安平镇梗石河社区的麦田和油菜田进行植保无人机飞防(钟希平 摄)

夯实“耕”基 建好高标准农田

近日,记者走进嘉陵区大通镇谢家嘴村,这里的500多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面完工,经过田型调整后的田地成片相连,原先零散的小田逐渐变成连块成片的大田,良田阡陌井然、沟渠串联成线,灌溉排水设施一应俱全,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嘉陵区着力优化田块布局,坚持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提升机械作业能力;根据项目区农机作业条件,新建产业路、机耕路;完善田间渠系,配套蓄水设施,推广节水灌溉等。自2019年以来,该区新建高标准农田近20万亩,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水能蓄、宜机化,粮食作物亩均增产8%到10%,亩均节本增收超过200元,为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嘉陵区越来越多的‘粮田’变成了‘粮仓’。”嘉陵区农田建设中心主任许嘉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了以往土地耕种“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更加方便群众耕作,提高了土地流转率,可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未来该区将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良田、高产田面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5年,嘉陵区计划推进5万亩建设任务,其中包括新建2.5万亩,改造提升2.5万亩。

近年来,嘉陵区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能排能灌、宜机耕种、生态友好”建设目标,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度结合,创新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等模式,变“碎片经营”为“规模发展”,助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产粮向产业化发展,持续擦亮全国产粮大县金字招牌。

“科技+农技”助农增收

目前,正值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近日,在嘉陵区龙蟠镇牛头寺村,两台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上空来回穿梭,将雾化的叶面肥均匀喷洒在田间麦苗上,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高效与精准。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嘉陵区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

“嘉陵区始终秉承‘科技+农技’助农增收的思路,大力推广普及现代化科技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为乡村振兴强势赋能。”嘉陵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粮油产业负责人肖立介绍道。同时,嘉陵区抢抓田间管理关键期,全力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等工作,保障作物安全生长,为全区粮食稳产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据统计,截至目前,嘉陵区2025年小春粮油作物病虫害预防面积已达6万多亩,共出动植保无人机120多台次。

近日,在嘉陵区大通镇新庙村的蔬菜育苗大棚内,一排排育苗盘整齐排列,嫩绿的菜苗破土而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地的农技专家在现场为村民悉心指导育苗工作。据悉,该基地主要培育甘蓝苗,数量达32万株,预计4月份进行移栽种植。

与此同时,在嘉陵区双桂镇的四川凸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大棚内,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培土、装盘、点种等育苗工序,整个育苗工作将于近日全部完成。“蔬菜棚目前正在培育南瓜、冬瓜等蔬菜品种,采用穴盘育苗技术,既节省种子又能提高存活率。今年计划培育蔬菜苗7万株左右,3月底左右可进行移栽。”四川凸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昌说道。

“春耕开始后,我们会定期安排农技专家深入育苗基地,开展全方位生产指导,涵盖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方面培训,确保操作规范,提升种苗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助力农民增收。”嘉陵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陈泽介绍。

多方发力护航春耕工作

连日来,嘉陵区金宝镇的春季田管工作全面展开。该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引擎作用,全力备战春耕生产,强化服务保障,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红线。

“金宝镇槐树坝村小麦播种面积千余亩,目前正处于病虫害的防治阶段,我村成立了党员先锋队,开展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确保小麦丰产丰收。”金宝镇槐树坝村党支部书记青柯介绍道。

据悉,该镇在12个村(社区)共种植小麦8600余亩。为确保小麦春管工作顺利进行,金宝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间课堂和实地培训等方式,面对面指导种植户,做好小麦精准管护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近日,在嘉陵区龙蟠镇上西城村,几名农户正手持电动除草机清理田埂间的野草。国网南充市嘉陵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到该村的油菜田边,打开电动除草机配电箱检查线路,用红外测温仪对变压器桩头、进出线连接点逐一进行扫描,并使用无人机对附近的线路开展飞巡。经过仔细检查,设备运行正常,村民可以放心用电。

“电力稳了,设备才能高效运转,才能保障春耕工作顺利开展。”龙蟠镇上西城村党支部书记覃何俊介绍,该村200余亩连片良田以规模化油菜种植为主,是村里机械化作业示范点。2024年底以来,该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电动割草机、旋耕机和抽水泵等40余台机械化设备。春节后,村民就开始清理野草、翻耕土地,春耕用电负荷较往年增长了35%。

为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12月,国网南充市嘉陵供电公司组织人员将涉及示范点的输电线路进行了更换,新增了5台变压器,取代了老式配电箱。“现在所有电动割草机满负荷运转也不卡顿,6台电动割草机每天能清理15亩野草,电动设备作业效率较人工提升8倍。”覃何俊说道。

据了解,从今年2月以来,针对春耕用电特点,国网南充市嘉陵供电公司推出“巡检+维护”两步工作法,即通过系统锁定3处重负荷台区,结合无人机完成线路特巡,同时建立每周一次的配电箱例行检查机制,目前已经累计处置接点过热缺陷5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