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视频拍摄、剪辑:何宗蔚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乔薇 实习记者 何宗蔚 文/图)晨光漫过门窗的刹那,"咔嗒—咣当"的织机声浪扑面而来。
3月13日,当记者跨入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门槛,仿佛跌入流淌千年的经纬长河,数米长的小花楼木织机横坐厅堂,织机上的蚕丝在光影中浮沉。环顾四周,由各式蜀锦纹样制作而成的服饰、首饰、文创产品映入眼帘。
蜀锦制作而成的耳饰
蜀锦制成的“蝴蝶”胸针
作为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的胡光俊,是蜀锦织造技艺的“活字典”,他用54年光阴编织着经纬间的文明密码,让三千年前延绵至今的技艺,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在如今的时代焕发着光彩。
“掌握全套传统技艺的匠人屈指可数,我们这代人必须守住根脉。”胡光俊说,1971年就进入成都蜀锦厂的他,亲历了蜀锦发展的兴衰沉浮。2003年蜀锦厂改制后,经过数年的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胡光俊终于在2008年成立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研究所的成立也让濒临失传的蜀锦技艺重焕生机。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熊猫”锦
据了解,成都蜀锦是中国传统丝织工艺的杰出代表,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蜀锦织造包含了“通经通纬”“晕裥技法”等特殊工艺,使成品呈现“华而不炫、贵而不显”的质感。据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一件传统蜀锦作品往往需经过设计、定稿、点匠、挑花结本、装机、织造等百余道工序。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织工正在制作蜀锦
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织工正在制作蜀锦
为了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胡光俊推动蜀锦从被面、服饰拓展至艺术屏风、文创手包等领域。同时,通过小红书、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蜀锦手拿包、领带、冰箱贴、首饰等产品走进了年轻群体。
西服与“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纹的“碰撞”
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胡光俊与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蜀锦相关课程,致力于将蜀锦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面对蜀锦的现状,胡光俊坚信,这门古老技艺不仅需要保护,更需要创新与发展。
如今,在胡光俊的研究所内,铁木织机仍吟唱着千年技艺的传承乐章。正如他所言:“技艺不断,文明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