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2024年,珙县在宜宾市10个县(区)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均排名全市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位居全市第一。这样的成绩单,让该市很多熟悉珙县的老工业人都惊讶——因为珙县工业已经“沉寂”很久了!
珙县县城
珙县工业不再“沉寂”的动力源从何而来?关联词很多,但让在珙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感触最深的,是一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改革——县经开区、县经信商务科技局、县经合外事局“三经合一”改革。
这项改革,将原来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职主责的“三经”部门20个股室优化设置为“8部1室”,对内以县经开区为主体,实行机构、人员一体化运行。
这项改革,让“三经”部门从各自“单兵作战”转向“攥指成拳”,对项目(企业)的招商洽谈、生产建设、培育壮大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切实做到“把企业事当自家事”,让赋能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运行更加顺畅。
改革,就是奔着发展而改。
珙县的这场改革,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改革打破“职权边界”
让助企纾困更加精准有力
营商服务好不好,效率是重要的检验标准之一。
落户珙县的四川筑美矿业有限公司,是目前四川体量靠前的智能、绿色、环保的大型矿山开采企业。
筑美矿业生产线一角
公司总经理周有才对珙县“三经合一”改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有切身的体会。
他曾是珙县另一家企业的高管。此前,他的“老东家”因主业转型,选择到外省投资建厂,当地招商部门签约后,让项目落地所在乡的乡政府协调相关事宜,结果该乡政府一方面协调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对企业困难也不上心,很多事情都无法及时解决,导致项目建设一次次延期,从签约到投产,花了整整5年多的时间。
“而我们在珙县的这个矿山开采项目,途中遇到的困难无论是数量还是复杂程度,都远超当初那个项目,但最终用了2年半时间就投产了。”周有才说。他以办理“环保绩效B级企业”资质为例,通常需要跑好几个部门,时间成本也很高,同类企业办理该项业务基本需要半年左右时间。“珙县‘三经合一’改革后,一个月不到我们就把资质办下来了,当地展现出了非常高的服务效率,是真正实打实地服务企业。”
筑美矿业智能监控平台
然而,筑美矿业也曾为一根高压线头痛过。
2021年,筑美矿业取得矿权后,立即着手办理相关手续,并制定施工计划。然而进度却被一根高压线卡住了——这根从云南方向架设过来的220千伏高压线,正好穿过矿区核心区,若要施工,必须迁线。
迁线须两个部门审批,当企业找上门时,新的难题又产生了——其中一个部门对照工作流程后认为,高压线要异地新建,最开始的审批权限不在本部门,得先由其他部门先以新建项目立项审批;而另一个部门则认为,高压线本已存在,属技改搬迁项目,应对方部门先审批。
两个部门都各有依据,高压线迁线问题就此尴尬地卡在“职权边界上”,导致项目无法正常推进。
而在2024年珙县实施“三经合一”改革后,县经开区对内实行机构、人员一体化运行,与这条高压线有关的部分审批权也随之归口。了解前因后果的经办干部,第一时间签字、盖章,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并帮助企业协调相关部门,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职权变大了,也意味着责任更大了。”这是经开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周竞对“三经合一”的直接认知。他对“三经合一”改革的最深感受,就是要敢于打破职权边界,在交叉地带勇于揽责,切实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改革推动“快起来、动起来、跑起来”
用“干部忙”换得“企业好”
提升效率、打破职权边界的“三经合一”改革,也是一项让人快起来、动起来、跑起来的改革。
胡敏,珙县经开区招引服务部部长。招引工作处于“项目服务链”前端,因此她是外来投资者和企业家最先熟悉的经开区干部之一。“三经合一”改革后,一些本不属于她“管”的企业建设、投产等难题找上门,她也没有推脱,现在比以前更忙了。
珙县经开区一角
“最开始,很多人认为‘不合比合好’,因为‘三经合一’后工作量更大,不熟悉的工作更多,对大家来讲压力大,会经常忙得不沾座,更怕忙中出错。”珙县经开区综合部副部长杨丽说,“现在大家觉得‘合比不合更好’了,因为非常锻炼人,而且企业满意度更高了,让人很有成就感!”在她看来,用忙碌和辛苦换来了企业的称赞,是一件“划算”的事。
“虽然公务员不舒服了,但是企业舒服了。”“虽然公务员睡不着了,但是企业能酣眠了。”这是周竞经常念叨的话。
珙县经开区智慧平台(珙县企业之家)
而正是这群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职主责,宁愿让自己“不舒服”“睡不着”的人,让投资者、企业家越来越满意,也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
珙县余箐化工园区的成功获批,以及随之“潮涌”而来的投资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件大事。
2024年10月18日,珙县余箐化工园区获批四川省第四批化工园区,成为宜宾市继江安阳春化工园区后的第二个化工园区,从2023年4月启动申报工作到成功获批,只用了短短一年半时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珙县速度”。
目前,余箐化工园区已签约丽豪半导体多晶硅项目,总投资约110亿元,建设年产10万吨光伏级高纯晶硅+2000吨电子级高纯晶硅生产线,预计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涉化重点在谈项目包括5000吨金属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2万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项目、5万吨原丝+3万吨碳纤维项目等。
这些项目能够纷至沓来,离不开“三经合一”改革后这群工业人的加班加点——机会不等人!没有梧桐树,就落不了金凤凰,珙县就会错过宜宾市晶硅光伏和储能产业布局的窗口期。
改革让“单兵作战”转向“攥指成拳”
实现“工业经济一盘棋”发展格局
“目前,周边兄弟区县都在推进‘三经合一’改革,而珙县是宜宾全市最早推进改革,也是改革最彻底的县。”珙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正元告诉记者。
这位曾长期在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作,从宜宾工业战线历练成长起来的“多面手”,自2023年履新珙县副县长以来,岗位虽有所调整,但一直分管工业经济,是“三经合一”改革的首提者和推动者。
2024年3月,宜宾市委主要领导在调研各区县产业园区后,要求各区县要进一步理顺产业园区体制机制,进一步为园区管理放权赋能,推动形成“市县一体化、一盘棋”。随后,分管工业的市领导赓即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征集赋能区县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我到珙县后,每天都与‘三经’部门的干部共事,也逐渐感觉到部门间因不熟悉各自业务带来的掣肘。为高效推进工业经济工作,需要打破部门‘分割’,形成合力,协同开展工作。”胡正元说,“一次,在参加市上专题会议时,我提出了‘三经合一’的改革建议,得到了与会市领导的认可。”
会后,胡正元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门机构和分管组织人事的县委常委牵头,于2024年3月26日召开会议,正式启动“三经合一”改革,将县经开区、县经信商务科技局、县经合外事局整合,对上、对外保留三部门独立运行,对内以县经开区为主体,实行机构、人员一体化运行。
珙县金河新区
这次改革,冲着效率改。以县经济开发区为统筹,将原来的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职主责的“三经”部门20个股室,优化设置为“8部1室”,所有业务工作分解到其中各部室,形成以“大经济”为牵引,“大建设”“大服务”为核心的精简高效运行体系。
这次改革,对着问题改。招商引资企业一旦落地,就涉及手续办理、要素保障、施工建设、竣工投产、资质审批等诸多问题,“三经合一”推进内设机构“大部制”改革,遵循“大部门、扁平化、去行政化”原则,打破原部门边界,实现企业需求的“一站式办理”。
这次改革,奔着发展改。“三经合一”是一次对经开区管委会的“瘦身强体”,一套班子一支队伍,能更专注于全县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经济运行和企业服务等工作,高效推进前期分析研判、招引签约、中期建设、后期培育“全生命周期”服务,让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实现“工业经济一盘棋”发展格局。
经过最初半年多时间的磨合,合并运行后的工作基本理顺、打通,让“单兵作战”转向“攥指成拳”,赋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更顺,团队凝聚力、战斗力更强,能更好地适应和跟上“市县一体化、一盘棋”思维和节奏。“最大的效果,就是进一步强化了对项目的‘终身负责制’思维,从项目招引洽谈、落地建设到培育壮大,进行“全生命周期”服务。”胡正元说。
改革破题求变求进
蹄疾步稳重振工业雄风
宜宾,这座以“慕义求真、融酝和美、汇江向海、逐立上游”为新时代城市精神的西部内陆城市,改革是镌刻在宜宾人骨子的基因。
此次“三经合一”,是宜宾着眼于“市县一体化、一盘棋”,市上出题,区县探索,主动求变,改变“市强县弱”局面的一次改革探索。
改革是过程,发展才是目的。
珙县早启动、早推进,离不开上下一心“重振珙县工业雄风”的共识。
珙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背靠云贵高原,是典型的四川盆周山区县。这里矿产资源富集,曾是三线建设时期四川重点布局建设的两大产煤县之一,以“五大矿”为代表的200余户煤矿,成就了全县工业经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红红火火,当时其经济总量在宜宾市10个县(区)中长期位居前三。
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珙县煤矿陆续“关停并转”,优势不再,而新的产业“引擎”又需要时间培育和沉淀,导致该县经济增速放缓,排位逐年下降,经济增速一度跌至全市倒数第一。
珙县县城
对于珙县而言,从曾经的“全市前三”,跌落到部分核心经济指标“全市倒数第一”,慢不得、等不得,更懒不得。唯有通过强有力的改革,快起来、动起来、跑起来,才能追赶反超、争先进位。
“三经合一”,正是珙县直击症结,重燃工业“主引擎”的改革之举。
珙县县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深化“三经合一”改革,健全经开区管委会统一管工业发展、统一抓招商服务运行机制,完善管委会经济管理、企业服务等职能职责,优化内设机构和内部运转流程,深化“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模式,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体系。
2024年珙县县委经济工作会提出:县经开区要聚焦“兴产业、抓经济”的主要职能,围绕深化“三经合一”改革、创新经开区建设运营模式等,理顺“区内区外”“条块之间”职责关系,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招商引资、投资服务、项目建设等经济发展主责主业,真正让经开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2024年珙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三经合一”改革,进一步完善“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模式,健全经开区统一管工业发展、统一抓招商服务运行机制,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体系。
县委书记每月专题听取工业经济、改革相关情况汇报;县长每周调度县经开区,及时了解工业经济和改革动态。
对人才的调用和提拔,可以从侧面反映县委、县政府对“三经合一”改革的高度重视。
为支持改革,“三经合一”后,县上为经开区新增6个编制,开先河地在全县公开直接遴选人才补充到一线岗位;在人才提拔上也特事特办,“三经合一”以来短短不到一年时间,经开区就先后提拔了3个正科级干部、4个副科级干部。这在珙县工业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珙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看来,这项改革,离市上的期许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短板需要补。
但已有的变化,就足以让人欣喜,未来更是可期!
在珙县县城,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名为巡场河,河上架有十座桥,每一座都记录着“诸子”的思想,名为“十子桥”。其中记录“老子”思想的那座桥,桥栏上刻印着后人对《道德经》中关于“水”的哲思与化用: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珙县工业“重振雄风”之路亦如是:发大愿,稳迈步;志存高远,立足当下。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高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