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建作为引领发展的“红色引擎”,在绵阳三台县聚合在外人才、推动家乡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月25日,一场以“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建共融促发展”为主题的党建交流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成都联络处的相关负责人、人才代表等共计40余人齐聚一堂,深入研讨如何强化党建政治引领效能与联谊会桥梁联结功能,整合三台籍在外优秀人才资源,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交流会现场
这不仅是一次党建工作的深入交流,更是三台县以党建为引领,聚合在外人才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写照。
党建搭桥,构建在外人才“连心桥”
2017年,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的成立,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党建力量的推动下,泛起层层涟漪,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三台籍人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联谊会已在北京、粤港澳大湾区、成都、西安等多地设立了7个联络处和2个筹备组,搜集联系在外人才达2800余人。党建就像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让这些散落各地的人才找到了归属感和向心力。
在党建引领下,联谊会成为了一个极具活力的“流动的智库”。这里,是在外人才了解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家乡的交流平台。以联谊会执行会长张学凯为例,他正积极与相关酒企接触,计划合作生产“具有四川特色的麦冬酒”,试图将三台的特色优势产业——麦冬进一步推向市场。这种创新的合作模式,正是党建引领下,在外人才为家乡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具体实践。
同时,党建工作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灵魂,促使企业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四川津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波介绍:“借助政策优势,为约300名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和上千名‘4050’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此外,该公司还全力构建品牌营销体系,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平台,积极推广三台优质农特产品,带动家乡农民增收致富。
党建搭桥,不仅跨越了地域的限制,更激活了人才与家乡双向赋能的“动力源”。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动的创新模式,联谊会将分散的人才力量凝聚成了服务家乡发展的“智囊团”,推动着麦冬等三台特色产业跨界升级,带动着就业与农产品流通,彰显出党建红色引擎的强大引领效应。
组织建设,激发在外人才新活力
在党建引领下,成都地区的绵阳籍人士及组织积极行动,为在外人才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成都氿福园劳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彭声枝,联合社区开展慰问活动,为孤寡老人、低保户送去温暖,累计帮扶30余户困难群体,让党的关怀在基层落地生根。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董事刘波,为三台县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与咨询,还计划开展法律培训等服务,用法律的力量为在外务工人员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中共绵阳市流动党员成都党委高度重视党组织建设。2023年12月28日,该党委在成都绵阳商会挂牌成立。针对绵阳在蓉流动党员多、分散且流动性大的特点,采取发展联络员建群的方式联系党员,目前已联系1400余人。该党委举办了两次大型活动,总结工作、表彰优秀、慰问党员,让流动党员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今年,该党委制定了一系列工作重点,涵盖联系流动党员、加强班子建设、走访基层、开展党建活动、推进“双招双引”、完善信息平台和加强外部联系等多个方面,为在外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三台县对外人才联谊会成都联络处党委同样成效显著。通过新媒体传达各级指示政策、宣传活动,特邀老领导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在外人才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政策和精神。积极与流动党员联系,沟通达2300余次,建立3个交流群,约800人入群,为人才交流搭建了便捷的平台。近年来,建立6个党支部,推动党建工作有序开展。近五年发展党员16名(含预备党员5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6名,如四川帝迈公司的王琪因抗疫表现积极火线入党,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回乡兴业,推动家乡发展新跨越
党建的引领,宛如春风化雨,让三台县在外人才回乡兴业的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三台县在外人才办公室已接待回乡咨询、考察投资的成功人士190余批次,他们直接回乡投资或引进的投资项目达60余个,工业总投资额超过190亿元。同时,在外人才返乡创业的企业数量也达到了1200余家,为家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积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将招商引资作为各联络处、筹备组、联络员的重要工作职责。截至目前,已组织企业回乡咨询、考察投资发展163批次,协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70余次。为返乡创业的在外人才牵线搭桥,引回返乡创业的在外人才900余次,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为返乡创业的在外人才解决资金、场地、用工等实际问题1200余次,为三台新增家庭农场、康养机构、电子商务等市场主体1200余家,涌现出了张高辉、文明、王小斌、刘海等一大批返乡创业新星。
此外,在外人才还积极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经推荐,已有16名在外人才担任县政协委员,3名在外人才担任市政协委员,1名在外人才当选为市党代表。他们运用自身资源,支援家乡的基础教育、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事业。如张伟、于旭东、王洪辉等在外人才,代表四川大学、海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同三台中学、芦溪中学和三台一中签订校地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并授予“优质生源基地”牌匾;成都、海南、粤港澳、北京等联络处累计捐款1000余万元支援家乡困难群众和基础设施建设。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三台县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加强组织建设、促进回乡兴业等一系列举措,成功聚合在外人才力量,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三台县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为家乡发展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唐和建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