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任河清波润北国 万源护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地

2025-04-01 18:08:2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前几日,万源市大竹镇兰家坪村坡改梯的排水沟建设完成,标志着万源市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彻底竣工。村民陈国利激动地说:"如今任河水面碧波重现,老百姓也有了可依靠的致富产业,日子过得更好了!"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而任河流域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自2023年9月起,万源总投资6000万元,通过植被修复、护坡加固、生态护岸等措施,综合治理任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达107平方公里。

如今,任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质监测安全值上升。一汪江水润泽京津,沿岸群众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创新治水,彰显生态担当

任河发源于渝陕交界的大燕山,于大巴山腹地勾勒出一道奇特的弧线,最终在陕西省紫阳县城汇入汉江。这条自南向北“倒流”八百里的长江二级支流,每年向丹江口水库输送近23.54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量的5.96%。

任河治理图.jpg

治理后的任河景色迷人

万源市水务局局长廖志华介绍,任河在万源境内长35公里、流域面积达504平方公里,治理并守护好任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任河流域治理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质量和可持续性十分重要,也是川陕渝三省市生态保护与区域协作的关键。

因此,从2023年9月起,万源就启动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并创新采用"1+2+N"模式——以任河为主线,治理两岸生态,辐射N条支沟——综合治理面积达107平方公里。

任河常年出境水质保持在Ⅰ—Ⅱ类,这是“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保障。廖志华告诉记者,任河的治理也增强了流域内的河道防洪能力,有利于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沿岸的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同时筑牢沿岸百姓“靠水吃水”的生态自信。

科学治水,呵护水碧山青

近日,在位于大竹镇岚溪村的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万源市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罗强向记者介绍了项目的综合治理思路:以白杨溪水库为中枢,两岸生态廊道为屏障,N条支沟形成毛细血管网络。

水资源科技园.jpg

水土保持科普示范园成为群众的休闲娱乐场所

具体做法为:采用宾格石笼、浆砌块石等生态护岸方式,固土防水护田保肥;在河流两岸已裸露的山坡处补种60万株茶树和20多万株金银花等植被;河道两岸“坡改梯”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变成良田,即将坡度低于25度的坡耕地改为梯田,25度以上的采用林地封育治理,禁止开垦。

截至目前,整个治理项目已完成整修梯田540亩、新建坡改梯1110亩、封育治理7400公顷、保土耕作30平方公里,预计年均减少泥沙22.39万吨,拦蓄径流237.24万立方米。罗强说,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程已于2024年底完成,坡改梯工程排水沟等扫尾工程也已于今年3月底竣工。

项目治理过程中,还坚持整个流域“一盘棋”联防联控,保障每一滴北上的江水都清冽甘甜。

自去年10月至今,重庆市城口县、陕西省紫阳县、达州万源市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契机,先后举办任河流域河长制工作联席会议,签订了《任河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协议书》,明确三地将开展跨省、跨部门、跨流域、跨领域的联合巡河执法行动,还将联合执法行动频次增加至每周一次,实时共享水质监测等数据。

经治理后,现在任河流域两岸山青水碧草更绿,流经的万源市大竹镇、庙子乡等地的水质、人居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大竹镇党委书记冉启疆自豪地说,连多年不见的翠鸟、白鹭、苍鹭等水禽也来“安家落户”啦!

受惠治水,坡耕地变“金土地”

“以前在山坡上种苞谷和土豆,一场大雨下来就全被冲走了。现在改成梯田,金银花根系可以固土,玉米横向种植利于排水,产量翻了一倍!”近段时间正忙着点播玉米的庙子乡刘家坝村党支书代成美,一边算着经济账一边同记者说道,“全村6万多株金银花,预计今年能卖30多万元,比过去单纯种玉米强太多了!”

改造后的坡改田项目.jpg

坡改梯后,群众能种植更多庄稼或经济作物

记者看到,刘家坝村陡峭的山坡上,由大石块和水泥浇筑而成的梯田田坎整齐有序。代成美说,这些曾经跑水跑肥的坡耕地已变成层层梯田,让当地百姓靠种植业实现增收的信心更加坚定。

一名巴山雀舌茶叶种植大户向记者展示了他家带有水质认证的茶叶包装,并说道:“水土治理项目完成后,山沟沟里能关住水了,有好水才能出好茶,因此我们种的富硒有机茶每斤能卖到1200元!”

据了解,在整个项目治理过程中,补种的几十万株茶树和金银花等经济作物植被,预计每年也可为当地群众增收30万元至50万元。

任河流域的生态红利正在不断显现。如今,任河两岸的富硒茶园与高山蔬菜基地星罗棋布,特色农产品借助现代物流网络畅销全国,生态价值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接下来,万源将通过强化技术指导与先进水土保持技术推广,探索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路径,推动任河流域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廖志华表示,万源将争取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保障库区群众利益,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长效激励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