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打好防汛“主动仗” 巴中恩阳有“硬招”

2025-04-02 14:37:1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然大叔,你住宅屋后左侧的阳沟什么时候落下石头了?这块石头会堵住水流畅通,这个隐患需要及时排除。”近日,例行入户到挂联户家开展隐患排查的巴中市恩阳区双山村网格员黄和平说道。

然大叔叫黄绪然,他逢人便讲,包保干部给家中换燃气管阀门、更换老化照明灯头、疏通水沟的一些事儿,这些年虽住在农村,但安全感是满满的……

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在破题打好防汛准备“主动仗”中,成功探索出“三早三好”模式,切实筑牢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屏障,深受广大群众称赞。

责任落实建强“好”队伍

去年7月7日16时,恩阳区气象办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接到预警信息后,恩阳区应急管理局要求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并立即开展巡查排查。

当日17时,玉山镇党委书记龚海军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转发至镇应急工作群,通知全镇113名机关、站(所)干部全员到岗值守,包村干部全部下沉村(社区)一线通知预警,并亲自前往山洪点位开展巡查,发现凤舞社区村民赵传才房屋积水严重,横梁开始变形,有垮塌风险,随即组织赵传才及其家人转移撤离至安全位置。至当日19时,玉山镇2小时内共转移21处地灾点群众12户26人。

7月7日21时,受暴雨影响,村民赵传才房屋几乎全部垮塌,多处地灾点受灾,因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  

龚海军坦言,群众能够及时转移得益于责任的“早”落实和建立了三级应急队伍。

“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分片区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应急队伍体系,组建应急救援队伍360支5197人,其中区级应急队伍33支697人,镇(街道)应急队伍18支620人,村(社区)应急分队309支3880人。”恩阳区应急管理局分管防汛工作的副局长杨涛介绍说:“在队伍发展上,我们突出专业培训、社会力量支持,实战化演练,今春组织了18个镇(街道)的5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灾害风险隐患识别处置能力提升培训,还协助区蓝天救援队在下八庙、渔溪、玉山、雪山等地建立救援中队、协助成立全国首支女子特勤中队、组织区、镇、村三级队伍参与防汛减灾、森林火灾等综合演练320余场次。”

物资“早”储备,提升

为切实筑牢汛期安全防线,恩阳区按照分级储备、分类管理方式,建立综合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库1个、专业物资储备库16个,镇(街道)综合应急救援储备库18个,村(社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309个。

“我们一方面,合理前置物资20余类3000余件,及早将卫星电话、对讲机、油锯、发电机、排涝泵、安全帽、灭火器、帐篷、十字锹等物资前置至18个镇(街道),确保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调拨使用,”恩阳区应急管理局救援股负责人雷玲说,“另一方面,做好动态补充,根据汛期消耗情况,及时补充救生衣、编织袋等物资,确保储备充足。”  

图片14.png

     应急演练   

“我们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安全宣传‘五进’活动(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常态化开展应急科普知识宣传、1—3月为群众发放应急科普读物1.5万余册……”恩阳区应急管理局政治部主任许芸介绍,今年3月9日,恩阳区以“筑牢安全防线 守护村居平安”为授课内容,组织309个村(社区)的主要干部集中“充电”,提升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

来自文治街道得胜社区参培学员马友峰说,“这次学习收获很多,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推动当地安全发展的能力和动力,担当作为、抓落实、抓具体、重细节,切实解决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队伍“早”拉练协调“好”助手

恩阳区以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提升“平时”应急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年初,该区还就在建工程实施分类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民兵抢险队伍、党员突击队等,各类抢险人员实行台账管理,明确队伍集结方式和抢险队伍联系人,截至目前对抢险人员进行应急演练6场次。

 据介绍,今年1月的一个寒冷之夜,恩阳区蓝天救援队接到了南江县蓝天救援队的紧急求助:一位老人在南江与恩阳交界处的山林中走失,急需支援。接到消息后,恩阳区蓝天救援队迅速集结20余名队员,携带无人机、山地救援装备、应急照明设施等物资,连夜赶赴现场。经过两地救援队几天的不懈努力,得到搜救结果。

据巴中市恩阳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孟媛瑗介绍,今年年初,恩阳区与毗邻的巴州区、南江县、平昌县、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仪陇县等五县区签订区域应急管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络互动、信息互补、力量互援、资源共享、能力共建等跨区域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提升邻近县区之间的应急处突能力和实战能力,这一协议的签订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徐明元 李靓 四川经济网记者 何菊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