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光影交织科技赋新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将于今年5月正式亮相

2025-04-11 11:54:0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资阳讯(易奎西  记者 汤斌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放在即,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展示即将展开。千年石刻艺术将如何呈现在世人眼前,让古老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4月11日,记者走进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一探究竟。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航拍夜景图(项目方供图)

记者走进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只见内部一派繁忙景象:A馆石刻文化展示馆文物专家来回记录,正进行展陈内容优化升级;B馆石刻沉浸式体验馆技术人员反复论证,正商讨设备联调测试;馆内不少穿着制式服装的讲解员正熟悉着串词与文稿,相互讨论;两座特色影院也迎来了最终测试阶段。这座承载四川石窟数字化创新使命的文化新地标,正推进着最后阶段的调试工作,并将于今年5月以惊艳之姿向公众揭开面纱。

在A馆石刻文化展馆,985平方米的横纵空间,5米高的展厅内,在顶部投影灯照射下,石刻发展历史映射在脚下。沿着安岳石刻发展轨迹一路前行,3D打印的等比例石窟模型与LED数字展示屏在两侧交替陈列,旋转式的展陈布局巧妙地将石刻的起源、传承、价值及分布等情况罗列其中。数字展示屏上多媒体智能化的触摸式交互系统,在手指点动下不断变换,将独属石刻的美学浪漫呈现在屏幕的方寸之间。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的鎏金经文崖壁走廊(杨康忠 摄)

一路向前,穿过镌刻鎏金光泽经文的崖壁走廊,步入面积达1211平方米的B馆石刻沉浸式体验馆,科技与历史的碰撞令人耳目一新。随着一场灯光秀的绽放,“声光电”在馆内融合为有机整体。整个空间采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安岳石窟最具代表性的卧佛院、华严洞等数10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数字化展示。

B馆石刻沉浸式体验馆负责人王洋介绍,在石刻沉浸式体验馆,唐宋匠人开凿石窟的劳作场景在360度环幕上生动重现,石刻纹饰的细微变化通过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建模清晰可见。此外,该馆还特别开发了“时光回溯”体感系统,参观者可通过手势操作“穿越”不同历史时期,直观感受石刻艺术历经千年的沧桑演变。

在裸眼3D体验区,记者戴上特制脑机设备后,原本静态的屏幕根据脑电波活跃起来,这套设备会将脑海中所想的佛像具象化展现到3D屏幕上,实现脑机互动。王洋透露,正式开放后还将推出“数字古人”互动项目,游客可通过手机扫码,上传自身图片,便能将自身形象通过AI识别为古人形象,展现在类似“清明上河图”的“安岳县貌图”中,趣味十足。值得关注的是,体验区还特别设置了触觉反馈装置,当游客手持特定凿刻工具轻触投影中的石块,便会浮现出深藏在崖壁内的石刻造像。

当科技赋能的历史画卷在光影中徐徐展开,这座数字展馆的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传承传统的匠心。从触屏点阅到脑波成像,从凿刻回馈到时空穿越,创新的交互手段如无形丝线,将沉睡千年的石刻基因与当代审美意趣编织成网。文物专家与数字工程师的智慧在此交融,既为文物保护注入前瞻视野,也让那些曾深藏崖壁的文化密码,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场域中焕发出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开放后,将与实体石窟景区形成“虚实互补”的文旅新格局。目前场馆具体开放日期及参观须知预计将于5月通过官方渠道公布。这座融合大量前沿现代化技术的石刻文化场馆,即将为千年石刻插上数字翅膀,开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