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黑颈鹤增长至2500只左右!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带来可喜变化丨万千气象看四川·若尔盖专场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乔薇 严易程 文/图)每年春暖花开时节,家住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如科夫妇都会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迁徙归来的黑颈鹤。加入湿地管护队伍的如科夫妇,守护这片湿地已达14年。这是4月14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若尔盖专场中,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丹秀分享的一个感人画面。近年来,随着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越来越常见。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若尔盖“生态向好、功能更强”的良好局面可以从数据中直观感受。一级保护动物由9种增加到17种,黑颈鹤数量由原来的407只增长至2500只左右。

据了解,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区涉及川甘两省5个县,其中:若尔盖县5068平方公里,占四川片区的61%,涵盖了若尔盖县90%的沼泽湿地,黄河148公里的干流,85%的黑颈鹤繁殖地。保护的主要对象是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丹秀介绍有关情况

丹秀介绍,若尔盖建立“专班+专员”创建服务机制,通过精准修复、全民参与,有力有序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在精准修复方面,若尔盖县实现“管理局+乡村+管护站+管护员”的四级管护体制。同时统筹“山水”工程等项目资金,投资23.04亿元,实施“两化三害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34个。累计完成鼠害防控615万亩次,巩固及封禁沙化土地20.7万亩,湿地封禁34万亩,新建生态拦水坝389座,恢复湿地17.2万亩,人工种草14.7万亩,天然草原改良73.9万亩,建设生态防护带3.28万亩,治理黄河干支流岸线50公里,修复废弃矿山340处,4200亩,花湖面积由215公顷扩大至650公顷。

在全民参与方面,开展“草原是我家,保护靠大家”系列活动,完成义务植树500余亩、义务治沙300亩;开展主题宣讲,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创建浓厚氛围。建立生态警务室9个,组建全省唯一一支黄河护河队,全面整治河湖乱象。

通过不懈努力,若尔盖县取得可喜成绩,先后获得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四川省重点生态屏障县、四川省集约节约发展先进县等荣誉,花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