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擦亮“开放门户+转型典范”名片 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丨万千气象看四川·青白江专场

2025-04-16 19:02:2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丁晓宇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文 乔薇/图)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通过“两大名片三大变化四大工程”,介绍了青白江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亚蓉欧国际门户枢纽的成效和经验。

发布会现场

两大名片:

开放门户和转型典范。王林介绍说,成都国际铁路港,是青白江开放发展的引擎。中欧班列拓展了四川的外延,让川货出海有更多选择。青白江区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

三大变化:

如今,在枢纽港口的牵引下,青白江区成功实现了位势能级之变、发展动能之变、城市形象之变三大变化。青白江已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已实现从传统发展方式转换到“枢纽·智造”双轮驱动的轨道,上榜四项“全国百强区”榜单;已实现从硬核单一到时尚多元的形象转变。

四大工程:

“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扎实推动四大工程的有力实践。

把枢纽建设作为立区“第一要务”,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青白江区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联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构建形成“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发展格局。去年,青白江区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500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把“制造强区”作为产业“头号工程”,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产业集聚区。突出工业当先、制造为重,围绕新型材料、先进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深化产业建圈强链机制。去年,“天马造”地铁轴箱轴承打破国外垄断、风力发电机轴承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把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改革创新示范区。组建“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团队,推动22个重点项目完成中试熟化,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额占规上工业营收比重达50.4%,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机构分别增长50%、23%。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一号工程”,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品质生活典范区。率先在全省推行经营主体住所“预备案”等多项改革事项,入选全省首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区,成立全国首个区级民生服务促进中心,全市首个“房产超市”获住建部通报表扬,养老服务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