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长征路上看四川”凉山行|从三河村之变看凉山“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

2025-04-17 10:31:3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凉山讯 (记者 陈国盼 )4月16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凉山行走进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三河村变了,变得越来越美了,到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三河村村民

“现在村里的产业形态越来越丰富了。”三河村第一书记刘国富领着大家一边在村里参观,一边笑着介绍。他说,村里现在不仅有苦荞、冬桃、西门塔尔牛、乌金猪等这类传统种植、养殖业,还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完善了酒店、民宿,打造了斗牛场、“村BA”篮球场、民俗一条街等文旅业态,农文旅融合发展,带热了乡村经济,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村里民宿修好了,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的小卖部生意也更好了。”村民吉好也求热情地邀请大家去家里参观,他的新家有一个漂亮的小院,收拾得干净利索。他的小卖部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摆得整整齐齐。他说,现在村里发展好了,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三河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前的三河村,让你很难想象它“曾经的模样”。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河村旧址看望慰问当地群众,与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围坐在火塘边,共谋精准脱贫之策。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三河村的干部群众心潮澎湃,深受鼓舞。“蜕变”的种子如那天火塘里的火,点燃了大家的心。

挪穷窝、兴产业、树新风,7年的时间,让三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土坯房变成了现在的小洋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前,村民们喝上了“放心水”,村里的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

参观凉山州脱贫攻坚陈列馆

作为典型案例,凉山州把三河村的“变化”记录在了位于西昌市风情园路海河坊的凉山州脱贫攻坚陈列馆。记者走进以“索玛花开幸福来”为主题的陈列馆,大量珍贵实物及图片、视频,让凉山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和沧桑巨变在眼前“具象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关注的一件大事,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过渡期这4年来,我们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组织不散、机制不乱,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凉山州农业农村局局长阿呷说哈介绍道,近年来,凉山州大力实施“农业强州战略”,全力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推进农业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转变。

当前,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凉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支撑,县县有主导产业、乡乡有帮扶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同时,聚焦打造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天府粮仓”凉山片区两大发展目标,凉山州围绕“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育主体”四大重点领域用力,加快推动形成以粮油、生猪、草食畜、水果、烤烟、蔬菜6个“百亿级”和林果、蚕桑、马铃薯、花椒、家禽、种业、中药材、花卉8个“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为主体的“6+8”产业集群,持续擦亮凉山特色农业“金字招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由四川广播电视台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