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4月20日是谷雨节气,这一时节,万物生长,秧苗成行。眼下,四川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期,各地运用智能化设备和技术,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在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智能化育秧中心,自动化育秧流水线高速运转,一个个育秧盘在流水线上匀速流动,从排盘装料、浇水播种到盖土码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育秧中心车间负责人 张军先:整个流水线通过20多个传感器的实时控制,仅需10秒钟就能生产一盘秧,每小时可生产2500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生产好的育秧盘进入育秧中心的催芽室,这里又是另一番科技感十足的景象。智能化控制设备可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精准控制,有效保证了稻种破壳吐芽。
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育秧中心技术负责人 何秋:可以让稻种在催芽过程中出芽整齐、时间一致,让出芽率更是高达95%以上,远高于传统育秧方式,为后续的农田机械化插秧做好充分准备。
育秧全程机械化,移栽插秧也有全程“陪练”。宜宾市高县庆岭镇山河村的种粮大户杨群,最近就率先用上了最新改装的高速插秧机,栽种行距、间距整齐,大大提高水稻移栽效率。
宜宾市高县农业农村局粮油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万从平:这台插秧机搭载了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播种系统及北斗定位导航系统,实现了水稻侧深施肥、智能化、自动化的机插和机收同轨技术,有效地减轻了中稻碾压率。
近年来,当地与宜宾市农科院合作建成中稻再生稻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应用基地,给种植户们提供一条龙“机收”服务,减少损耗,再生稻产量相比往年增产10%左右。
而在眉山市青神县,当地通过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将农机、农资等服务搬上了“云端”。种粮大户徐俊红前一天在手机小程序上预约了农机,第二天一早,旋耕机、液压翻转犁2台机械便来报到了,仅仅半天时间,就完成了80亩作业。
眉山市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村民 徐俊红:以前正当农忙的时候,大家都需要的时候找又找不到。现在好了,用了这个小程序,在手机上点几下就预约了,相当巴适。
此外,手机小程序上的数据还会实时传输到当地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上,设备、机手、农资、烘干、仓储等全产业链数据一目了然。
眉山市青神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负责人 吴丹:我们每天都有几十个订单,服务率达90%左右,我们这个平台还会根据农田的位置就近地智能派单,为农户提供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的服务。
在绵阳市盐亭县九龙镇紫龙村,早玉米播种正当时。眼前这台机器可精准按照预设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并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播种均匀度。
绵阳市盐亭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衡刚强:今年,我们加大了大春粮食作物播种环节的科技投入,通过推广先进实用设备,帮助种粮大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确保种粮大户种得好、产量高、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