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谷雨时节,川南宜宾晴雨相伴。4月21日,参加“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主题调研采访活动的采访团队走进宜宾市长宁县长宁镇,探访了坐落于长宁河畔、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佛来山旅游景区核心区域的佛梨村。
佛梨村一角
佛来山,有“小峨眉”之称。据《四川通志》记载其“削壁千仞,相传六月雨霁,则佛光现,故名”。佛来山曾是景色秀丽的佛教名山、旅游胜地,在唐代就建成了西明禅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清代鼎盛时期有庙宇近10个,僧侣200余人,占地40余亩。长宁人、明成化年间礼部尚书、太子少保、文安公周洪谟也在《重修佛来山西明禅寺记》中写到:“由长宁县(今长宁县双河镇)武宁溪而东,至旧安宁县治(今长宁县城长宁镇),众山皆庳,惟东南连山截然而挺峙者,佛来山也。”
依托佛来山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佛教文化,长宁县对其进行了开放式旅游景区打造,通过对外发布投资机会清单,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向区域内流动,做优一产,做亮三产,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新场景、新业态、新动能,实现农文旅空间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2021年1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佛来山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成为长宁县第5个4A景区,形成“春赏花、夏品果、秋养生、冬观景”四季旅游格局。如今,佛来山景区正以农文旅融合为方向,打造集森林康养、农耕研学、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城乡融合片区。
采摘梨子(资料图)
佛来山景区核心区佛梨村,是长宁镇乃至长宁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间”。
在佛梨村村委会,其产品柜台上展示着梨花酿、梨子酒、梨膏、梨膏酥等一系列特色产品。佛梨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春向记者介绍,佛来山也有“川南花果山”之称,50年以上的梨树有上千株,百年以上的古梨树达300余株,超500年的古梨树有2株,绝大部分都在佛梨村。依托海拔、气候、土壤等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佛梨村陆续引进六月雪、黄花梨、黄金梨等新品种,新建早、中晚熟品种配套的多种水果生产基地,并采用“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产业大户+脱贫户”模式引进翠冠梨、清香梨等高产优质品种,搭配桃、甜杏、李子、樱桃、桂花等多种水果花卉,形成种植面积近万亩、以甜梨为主导的“一村一品”生产格局。
佛来山梨花节
自2002年以来,佛梨村及周边村落连续24年举办“佛来山梨花节”,以花为媒,以梨为介,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撬动镇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赏花品果。
梨园新貌
依托名山、名果、名寺带来的旅游资源,不少佛梨村村民开办起了农家乐,常态化经营的有20余家,在3月-8月的旅游旺季经营的则有40余家。经营“佛来山庄”农家乐的陈媛告诉记者,她家的农家乐年平均收入十多万元,已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游客可以在佛梨村赏梨花、品佛梨、观古寺、吃特色菜、体验农耕文化等,最后还可以带走甜梨、樱桃、香桃等水果及加工产品佛梨膏等,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村已形成规模和特色。”
佛梨村梨子种植大户代小容告诉记者,旅游景区建设给她家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产业路的延伸,过去需要肩挑背扛的偏僻地段,现在交通方便了,省力了很多。同时,现在不仅前来采摘的游客大大增加,而且村里建起了梨膏加工厂,还可以做梨子酒、梨膏酥等,丰收时节的梨子再也不愁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