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党家沟,发现一块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此地正好是利阆古道思贤铺所在地。该碑也成为利阆古道过境龙潭的新证据。
利阆道,也称广宁驿道,是明清时期利州(广元)至阆中的官道,因阆中古称保宁府,故有此称。作为古代东川道的一部分,利阆道从利州与金牛道分道南行,由大南山南麓的古南驿道逶迤南下阆中,于阆中连接米仓道。
万历古碑 利阆道再添新证据
最早发现党家沟明代石碑的是龙潭乡便民服务中心主任陶浩,他在一次下乡入户时,偶然在一家党姓村民的房屋后面,发现了该石碑。村民告诉他,这是2009年修建新房开挖屋基时,从地下挖出来的。
潭乡回民村发现的明代禁约碑
“虽历经百年风霜,石碑略有残缺,碑文也有些模糊,但字迹仍依稀可辨。”陶浩介绍说,该石碑高1米、宽0.6米、厚0.07米。碑文标题横排“禁约”。碑文竖排“不许交界迎送”。碑文落款为“万历二年二月立”。从记载的内容看,该石碑立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这块禁约碑,是目前广元市发现的唯一一块。禁止官员迎送的石碑,甚至在整个四川地区都十分少见。
从碑文内容来看,与公元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凡上司官及使客经过若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出巡按治,而所在各衙门官吏出郭迎送者,杖九十。”(《大明律》卷十二,《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九《仪制》“禁止迎送”条)相同。
明代将该石碑立在利阆官道旁,旨在针对广元甚至川陕地区有关官员“迎送”具体领域的专门规定,反映出当时朝廷对官员滥用权力腐败行为的禁止,体现了对权力的约束。
利阆古道 龙潭乡保存最完整
“莺花画春空,骢马行利阆。”明代罗玘《送金侍御巡按云南便道省亲》诗中记载,明代即有利阆道之称。
随着现代交通日新月异的发展,加之年久失修、自然侵蚀等原因,利阆古道的贯通性、历史性、景观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也退出了盛极一时的历史舞台。
“保护古道就是保护历史、保护文化。”在探访明代石碑与利阆古道关系过程中,龙潭乡党委书记何兵表示,整个利阆古道,龙潭乡保存最为完整。
利阆古道
何兵介绍说,利阆道龙潭段,途经小垭村的大垭口、拦马沟、杏树垭、赖巴石,回民村的思贤铺(党家沟)、檬子树沟(回民村委会),界牌村的界牌垭口、贺家石巴、三道拐、水观音、巴岩店;青龙村的驿地河坝,独善桥河,金鼓村的龙潭大桥、道欠房、牌坊弯、龙潭老场、三柏一座坟、胡家店房、黑岩堡,柏佛村的郭家垭、柏佛寺场上、石板梁,整段全长30公里左右。
(张文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