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阿坝马尔康:民生答卷暖人心 石榴花开满嘉绒

2025-04-29 14:04:2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近年来,阿坝州马尔康市深入贯彻“强州府・建名城”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改善、社会建设和民族团结,推动教育提质、医疗提能、保障提档、治理提效,努力绘就一幅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幸福图景。

4月28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马尔康专场在成都召开。发布会,马尔康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民生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重点介绍了“石榴籽”工程建设的经验路径和实践成效,向外界展现出这座高原城市“以人为本、和合共生”的精神气质和制度温度。

DJI_0180

鸟瞰马尔康

教育医疗无小事  民生实事“马上办”

“我们将教育关怀从硬件设施延伸到人文滋养的每个角落,就是要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安心求学、健康成长。”发布会上,马尔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阿南说,近年来,马尔康始终践行“教育优先”战略,通过空间重构、数字赋能、服务升维三大创新工程,实现了从“高原办学”到“高地育人”的三大跃升。

针对“校点多、学生少”导致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创新性实施“四集中”战略——高中向片区集聚、初中向县城靠拢、小学向中心镇布局、学前教育就近覆盖,调整撤并23所办学效益偏低的乡村教学点,彻底打破高原教育资源分散困局。同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致力于跨越山海阻隔,让高原课堂与城市名校实现“云端对话”。目前,马尔康已实现全域教室智慧黑板全覆盖,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同步聆听前沿教育理念。

“未来,我们将以长征学校为示范,全力构建‘AI 教室、智慧选课系统、多功能科创空间’三位一体的智慧教育体系。”阿南介绍,2026年即将落成的长征学校是阿坝州教育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总投资8.69亿元,规划60个教学班级、3000个优质学位。建成后,将创新实践“教育+文体+科创”三圈融合模式,为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树立全新标杆。

不仅是教育。高原医疗一头连着群众生命健康,一头连着城市发展质量,马尔康对标落实阿坝州医疗卫生质量提升“六大行动”和卫生健康“十大惠民措施”,全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先诊疗、后付费”和“康健同行”全民免费体检等服务,全面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卫生保障体系。

关爱老人健康

关爱老人健康

截至目前,马尔康已实现乡镇卫生院全覆盖,95%以上的村卫生室达标升级。县域内实现“急慢分治、医防融合、上下联动”新格局,群众在“家门口”就医可解决80%以上常见病、多发病,并设立500万元大病救治互助基金,“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持续缓解。

石榴籽开出团结花  托起满满幸福感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既是民生关切,更是民心所向。马尔康市始终将“一老一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扎实的 “硬举措”与优质的“软实力”,全力编织“一老一小”幸福画卷。

在守护“一老”上,马尔康以“微网实格”为依托,组织网格员定期开展入户探访,量身定制居家上门“关爱服务包”,设立“绿色诊疗通道”,建立专属健康档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免费医疗服务。并积极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融合日间照料、智慧助餐等多功能服务区,使其成为老年人“白天欢乐生活、夜晚温馨归家”的幸福港湾。

在共护“一小”上,马尔康新建5家托育机构,创新推行“医育结合”模式,建成9所独立幼儿园和22个村级幼教点,让200多名农牧区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入园。此外,着力构建关爱网络,通过“市内+跨区”双线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幼儿园共建共享,并与浙江、崇州等地深化教育协作。同时,深入开展“石榴籽・爱心爸妈”行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村庄美丽宜居

群众安居乐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找准经济增长点、民生关切点、风险隐患点、工作着力点,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马尔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蒋刚表示,将通过实施教育强基、医疗培优、就业拓岗提高群众获得感;通过“石榴籽”工程、城乡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提高群众幸福感;通过“双联双进”“微网实格”提高群众安全感。

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项项团结举措深入人心。马尔康正以厚植民族团结土壤、拓展公共服务供给为着力点,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社会事业发展之路。

未来,马尔康将持续擦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金字招牌,把“石榴籽”工程融入发展全过程,把“有保障”的幸福变成“可感知”的现实,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建共享中同心共圆中国梦。

(四川经济网记者 严易程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