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00个项目、总投资17048.9亿元、涵盖六大优势产业。今年一季度末,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了经信系统重点调度的2025年重点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名单,文件一经发布,旋即引发媒体关注、业界热议——
“四川,正以重大项目夯实产业基础,以集群生态吸引优质资源。”
“四川,正通过重大项目集群发展,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驱动先进制造业提质升级。”
……
大项目支撑大产业、赋能大发展。地处西南内陆的四川,项目从何处来?
四川省2025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依托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新布局。
牢记殷殷嘱托,书写巴蜀答卷。近年来,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腾笼换鸟”的浪潮中,四川立足全国发展大局,把握自身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使命,以重点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精心谋划、精细布局、精准实施,通过双向赋能实现产业链韧性增强与价值跃升,构筑起四川新实力、打造出四川新范式,推动四川从传统产业承接地跃升为“链主西迁”的首选高地,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精益求精:构筑“产业承接”的四川新实力
4月23日,由经济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5氢能产业大会暨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成都开幕。3天时间,促成多家上下游企业现场对接签约。
4月15日,《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发布,明确提出将聚焦光伏、风电、氢能三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政策发布,会议联动。两个新闻事件,一个核心主旨:推动相关产业加快建圈强链。
建圈强链,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精准抓手。去年以来,四川建立起“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的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围绕产业链“补短锻长建新”关键环节提出“N张清单”。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推动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不断提升。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鲍安华 摄)
从全省看,工业“脊梁”越来越坚挺!
依托链主企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四川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分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链主”“链属”企业清单。去年,实施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新创建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把六大优势产业打造为万亿级产业……
从市州看,发展支撑越来越坚实!
遂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与成都、宜宾等地共建锂电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南充着力完善重点产业链缺链图谱、强链图谱、招商图谱、支持政策图谱“四张图谱”,仅今年3月就赴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开展24场投资促进活动,在杭州签下23个契合自身产业链的项目……
从区县看,县域经济越来越坚韧!
在建圈强链思路指引下,资阳安岳县集聚鞋服产业链企业113家、卫星工厂117家,去年鞋服产量突破4200万双(套),运动休闲鞋产业集群入选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都彭州市主动融入全省低空经济和无人机产业链,联动德、绵、自等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地,共同打造千亿级无人机产业集群,做大四川低空经济“蛋糕”……
资阳市安岳县的渝成制鞋产业园一角(安岳县委宣传部供图)
精准发力,整体起势。从实践探索到战略深化,四川建圈强链的产业治理策略愈发精益求精——
2024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攻坚,不断提升产业韧性和安全水平。
202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抓好“15+N”重点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促进高水平发展。
真真切切抓,实实在在干。持续努力,推动四川工业“强筋壮骨”,增强产业承接“四川实力”,更好地挑起大梁、服务大局!
精耕细作:打造“链式承接”的四川新范式
3月末,崇州市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链项目集中签约暨2025年重点项目现场推进活动在崇州青崇航空科技产业园举行。活动现场,江苏智荟港航空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江苏集萃华科航空新材料工艺装备中试赋能验证中心项目等7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89.5亿元。
“江苏籍”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企业扎堆落户。在此之前,崇州就已落地多个相关产业化项目,并培育了飞行运动村、北大农林植保等“低空+”场景。
“聚焦重点产业链招引项目精耕细作,我们着力推动‘招大引强’与‘全链条招引’两手抓。”崇州市相关负责人直言,这些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建设,将助力崇州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动航空低空产业蓄势“起飞”。
崇州“打法”,亦是兄弟市州“干法”。
——总投资50亿元的德阳广汉市迪兴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立足为链主企业一汽解放提供配套。建成后,将延长德阳汽车产业链,推动建设数字化商用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体系,助力形成全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位于绵阳涪城区的惠科科技Mini-LED一期项目,主要建设背光模组和直显模组生产线。该项目的落地,标志着绵阳同时拥有三座显示面板厂,将直接促进绵阳新型显示产业链延伸完善。
——南充临江新区氢能电极及隔膜等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项目2027年建成投用后,可加快带动当地氢能利用、新型无机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形成链主企业牵引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配套的产业生态。
链式招引与链式承接是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双向互动机制,二者通过生态共建与价值互补形成闭环,共同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在四川,这样的范式正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3月下旬,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推介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处供图)
乘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东风”,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锂电龙头企业纷纷选择落地四川。在宜宾,依托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优势,当地引入长安、吉利等车企,并推动本土企业凯翼汽车转型智能网联新能源领域。逐渐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使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产值从2020年的不足20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千亿级,助力其地区生产总值排名跃居全省第三。
从一市一隅延展,看一片一域发展。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1000余家,2024年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达1800亿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率达90%;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6700余家,2024年规上工业营收达2700亿元,拥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6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近三年省级平台活动中,投资来源地为东部地区的项目达1838个,协议金额超2.2万亿元,为四川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链主企业需要的不只是土地和税收优惠,而是整个生态的支撑。”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此,四川创新“链长+链主”双负责制,由省级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提供技术标准和供应商清单,政府据此定制生产要素包,“一链一策”抓好产业转移承接。
……
准确把握新时代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新任务,四川,于“精”上发力。这一实践,也同时印证了四川“建圈强链”方法论的战略价值——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当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带着技术、资本西进时,他们发现的不仅是成本洼地,更是能与之共同定义产业未来的发展高地。
(四川经济网记者 蒋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