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南充讯(高林阳 记者 李国富)近日,第六届西部民歌惠民展演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举行。活动现场民歌嘹亮,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南充市南部县第三中学音乐教师向兴斌带着本地原生态民歌《吼拐》登台一展歌喉,斩获优秀作品奖。
当天,来自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四川省内21个市(州)的民歌选手齐聚一堂,带来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歌(山歌)和原创新民歌。
向兴斌献唱双峰山歌现场(受访者供图)
风格各异的民歌作品、动听的旋律、欢快的舞蹈,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作为非遗传承人,能把南部家乡山歌带进大众视野,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向兴斌介绍,民歌是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展现了劳动人民坚强乐观的心态,希望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
过去南部山高路陡,农村交通落后,人们在山路上搬运物资时,肩上背着沉重的背篼与背枷,手中拿着一根“T形”木拐。他们走一段路,歇息一会儿,背篼与背枷靠木拐支撑,然后大吼一声“嗨哟”,再随口唱出几段山歌小调。后来,人们把这种唱歌方式称作“吼拐”,一些专家又誉其为西南的“信天游”。
在南部双峰乡,就流传着这一独属于当地风土人情的山歌,时而婉转时而高亢的曲调里带着川北方言,真挚朴素又个性鲜明。向兴斌作为双峰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不遗余力远赴巴中等地拜师学习,闲暇时间奔走在田间地头搜集双峰山歌素材,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又将这一民间艺术带进校园走入课堂,以实际行动传承本土非遗文化,致力推动南部艺教融合工作。
近年来,南部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学校+文艺院、文艺家协会、非遗传承人”的艺教融合发展新模式,采取“学校试点、区域推广、全面推进”三步走策略,积极组织文艺院、文艺协会、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等8项融合工作,为中小学生打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艺术熏陶下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南部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吼拐》获奖,充分体现了南部非遗文化的魅力,彰显了南部文化深厚底蕴,影响深远。”该县文化馆馆长王凤娟表示,南部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让南部文化绽放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