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4月28日,青衣江畔春潮涌,工业强区势如虹。当第一缕晨曦洒向雨城区大地,雅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的建设热潮早已沸腾。塔吊巨臂划破天际线,龙门吊在标准化厂房工地上空编织着工业经纬,项目建设和厂房的机械轰鸣交织成新时代的奋进交响曲。
作为雅安“一区一地引领”战略的核心引擎,雨城区正以破竹之势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10.35平方公里核心区,实施55个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点项目,构建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雅安市雨城区
规划先行:“腾笼换鸟”打造产业新高地
站在青衣江大桥远眺,曾经沉寂的工业片区已焕发新生。标准化厂房区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工人们穿梭于建设现场,项目投产的捷报频传。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四川雅安雨城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雅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规划》的精准落子。随着“一核两翼、三区联动”的产业蓝图渐次展开,雨城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凸显。
面对土地资源瓶颈,雨城人展现出破局智慧。《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方案》的出台,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项目等地”的困局。
太时生物效果图
650余亩低效用地通过“一企一策”精准腾退,为吾一碳纤维等重大项目腾挪出连片发展空间。“我们为每个企业量身定制转型升级方案,就像中医把脉开方。”雨城区经科局负责人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种“弹性供地+精准服务”的组合拳,让产业规划从纸面指标转化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温度计。
如今的高新区,一座座标准化厂房区吸引着众多企业家纷至沓来;一批批重点项目投产运营……让这片土地生机勃勃,蓄势待发。从“施工图”到“实景画”,雨城区正通过规划体系、项目集群、产业生态的三重变革,从“弹性供地”创新到专项债精准投放,探索出“规划引领—创新破局—链式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驱动:双核引擎激活产业新动能
走进碳纤维产业园,阳光在三座银灰色的钢结构厂房表面流淌,折射出工业美学的冷峻光芒。
1号厂房内,生产设备正在进行最后的校准,技术人员调试参数的身影,在数字化生产线上投下忙碌的剪影。“这套设备能实现精度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技术人员轻点屏幕,实时生产数据在智慧大屏上跃动。在2号厂房,首条预制体生产线已安装完成,正在加紧调试,争取早日进入试生产,为航天级碳/碳复合材料加工储备产能。
吾一碳纤维效果图
这个投资1.5亿元的一期项目,正在构建从碳纤维预制体到终端制品的垂直产业链。“我们就像在搭建工业乐高。”项目负责人打了个比方,“400吨预制体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为航天领域提供300吨关键材料。”指着二期工地效果图,他描绘出更宏伟的蓝图:2025年,新增的预浸料生产线将实现从基础材料到复合材料的完整闭环,届时这里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碳纤维产业基地。
三公里外,太时生物工地上演着传统产业的新生。47.25亩的施工现场,智能搅拌站正精准配比混凝土,摊铺机沿着数字标线徐徐推进。
“我们要用现代科技唤醒千年药香。”项目负责人表示,未来的GMP车间,将实现从原料清洗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智能化,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程质量控制。项目达产后,这里每年可加工万吨道地药材,让“雨城造”中药饮片走向全国。
基建赋能:“筑巢引凤”培育产业新生态
塔吊铁臂舒展,机械轰鸣震耳,在首启区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现场,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目前,二标段标准化厂房已全面开工,1号综合楼和2号、3号厂房的基础土方开挖正加速推进。”项目现场负责人李雨舟介绍道。作为雨城区“筑巢引凤”战略的关键载体,这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以通用化、集约化设计为核心,既满足电子元器件、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多元需求,又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为企业“拎包入驻”铺平道路。
在这片机械林立的工地上,标准化厂房的建设藏着更深远的谋划。通过超前布局产业空间,雨城区为中小微企业搭建了孵化成长的平台,也为龙头企业的链式布局预留了拓展空间。
厂房周边,新竣工的一标段配套道路如动脉般延伸,与升级后的大同路、众友路共同串联起园区内外,形成高效通达的交通网络。雨城区以基础设施为支点,撬动产业生态的升级迭代。
高新区内1.32公里的大同路、众友路改造工程正如期推进——大同路人行道回填与路灯施工进入收尾阶段,众友路5万立方米的土方开挖为拓宽车道奠定基础。道路拓宽至30米的双向四车道设计,不仅让原材料运输更加顺畅,更让企业生产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迎刃而解。
从沥青摊铺的灼热温度,到厂房钢构的冷峻线条,雨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贯穿着“产城共兴”的逻辑。当企业驱车驶入焕然一新的众友路,8分钟即可接驳成雅高速的区位优势、15分钟生活圈的便利配套,让“落地生根”成为企业最踏实的选择。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雨城区勾勒出了宏伟的蓝图,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座崛起中的工业新城正以科技创新为笔,以产业升级为墨,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雨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