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臭水沟”蝶变“美丽河”!大竹县“三招”助力破解铜钵河治理难题|川渝河长制五周年

2025-05-08 16:40:0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王晓英)5月8日,川渝河长制五周年合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川渝携手破解了两地最复杂界河——铜钵河治理难题。

达州市大竹县是铜钵河的发源地。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总河长办公室主任李尚桃在会上分享了开展“源头治理”的三条经验。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总河长办公室主任李尚桃介绍有关情况(乔薇 摄)

首先,科学会诊,找准病因。2021年,大竹县邀请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及省市专家来竹会诊,找准了六大病因:沿河场镇生活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畜禽养殖违规排放屡禁不止;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宽;河道淤堵、污染严重;源头河道窄、径流量小,自我净化修复能力弱。

其次,精准施策,“三水”共治。针对以上问题,大竹县整合省市县资金2.17亿元,重拳出击提水质。抓生态补水,完成上游病险水库九龙水库的整治,水库蓄水总量提升至500万立方米,枯水期每天补水流量可达13万立方米、相当于河流径流量的12%,有效增加了铜钵河生态流量。抓生态护水,拆除沿河禁养区畜禽养殖场94家,完成2个中心场镇污水处理厂提质扩能,配套建成日处理量达3000吨的尾水人工湿地净化项目,同时,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其使用量减少15%,农膜回收率达92.7%。抓治污保水,扎实开展城乡融合环境治理提升行动以及“厕所革命”,新(改)建污水管网约90公里;建设堤防工程16.6公里,每年清除垃圾及漂浮物超70吨;拆除装机600千瓦的高洞岩水电站,恢复河道行洪能力。2022年流域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标准。

最后,川渝协作,巩固成果。大竹县和重庆市梁平区携手,县乡村联合巡河百余次,创新建立问题台账闭环管理模式。如,将梁平区碧山镇华滩坝片区无法处置的生活污水接入大竹县石桥铺镇污水管网,实现跨省协同处置。

“目前,通过深化合作,成功破解跨界执法、责任划分、岸线管护等六大治理瓶颈,让昔日的臭水沟彻底蜕变为今日的美丽河。”李尚桃高兴地说。

据悉,铜钵河发源于大竹县观音镇,流经重庆市梁平区,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汇入州河,属川渝跨界河流,是长江四级支流,全长95公里,四川段有65公里,大竹境内就有28公里。以前铜钵河污染严重,生态遭到破坏,2021年被生态环境部预警提醒。近年来,大竹县委、县政府全力开展“小流域大治理”,取得明显成效。2022年以来,各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及以上,2022年铜钵河平滩河段入选四川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去年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市民游玩打卡的新去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