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关键节点,内江市市中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新活力。
今年以来,全区聚焦产业升级、城乡融合、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大项目攻坚、特色产业培育和民生福祉提升,跑出发展“加速度”。
1月-3月,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5%,完成技改投资额1亿元,工业增值税增速达24.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7%、居全市第一。
一幅“活力中区、开放枢纽”的奋进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十四五”圆满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正在翻新的“四方块”棚户区
“甜蜜”赋能 工业经济加速快跑
近日,记者来到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园区里机械声轰鸣、车辆穿梭,展开一幅热火朝天的“春忙图景”——总投资4500万元的内江王记食品加工基地项目正在贴外墙砖,四川香益年粮油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项目正在搭建生产设备平台。
据内江王记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经理杨坤祥透露,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预计于8月综合验收,国庆前投产。
项目建成后,将打造一条集牛肉干、兔丁、金丝牛肉、辣椒酱、油辣子以及多种酱菜于一体的现代化食品生产线,并采用行业现代化标准设计,配备巴氏杀菌设备、大型炒锅、蒸锅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实现无菌净化生产车间和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的结合。
在四川香益年粮油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现场,焊枪尖端迸发的火花如流星雨般飞溅。
据项目负责人伍家华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有3条生产线用于菜籽油深加工,预计于今年6月投产。
内江甜味食品产业园位于内自合作园区核心区域,依托中储粮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粮油战略储备、粮油产品加工、医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推动食品加工集群发展。目前,园区已建成项目8个,总投资6亿元;有在建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有待建项目3个,总投资约6.9亿元。
在推动食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市中区也在积极布局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通过招引优质项目强化产业链人才支撑。
3月28日,内江市市中区举行签约仪式,签订匠工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基地、德扬智能装备西南生产基地两个项目,项目将复制昆山“吴地工匠”项目制培训经验,并进一步探索“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为内江高端装备产业链注入强劲的人才动力和智力支持。
签约仪式
市中区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区,当前,正坚定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大力发展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汇聚了内江表面处理基地、广东四川商会内江返乡科技产业园等工业园区,以及东林重工、华玉板簧等一批制造业企业。
从“制造”到“智造” “智改数转”激活产业新动能
前不久,记者在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看到,三台巡检机器人穿梭于锅炉、汽机等核心区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通过“智改数转”,该电站由传统电厂变身“智慧电厂”。不仅实现了燃料采制样全自动化,还完成了DCS(分散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每年节约技术服务费用55万元,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如今,市中区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加速融入“智改数转”浪潮,以智能化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
在四川内江汇鑫制药有限公司新建项目一期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工人正对VD3生产车间进行安装收尾,丙类车间和库房正在架模。今年年底,约1000平方米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厂房和辅助用房将在此拔地而起。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全军透露,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维生素系列产品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升级改造,总投资超3000万元,将于本年底完工。
在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该公司将智能设备与系统、软件有机融合,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全覆盖。较改造前的传统制造模式相比,整体生产效率提升10%。生产线上,整体运营成本下降8%。
据悉,市中区通过“引数引智”策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在资金扶持方面,2024年,白马电站“智能巡检研究”与汇鑫制药“维生素D生产线”项目共获3700万元投资额,2025年计划新增12个入库项目;在技术对接方面,联合华为、阿里巴巴等头部智力提供企业,持续为辖区内有条件、有意愿改造的企业提供数字化咨询服务,接下来预计将为8户企业提供免费数字化诊断服务,推动川南大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下一步,市中区将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培育本土数字化人才,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与低碳技术融合,探索绿色智造路径,并加速川南大数据中心投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普惠性云服务。
从“老破旧”到“幸福里” 城市更新交出暖心答卷
当“智改数转”重构产业形态,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正在同步打开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量空间。
沥青路面干净整洁、路边垃圾桶排列整齐、车辆在新规划的停车位有序停放……这是市中区玉溪街道的邮局小区的新样貌。
改造后的邮局小区
“原来小区道路坑坑洼洼的,到处是飞线,车辆也乱停乱放。”居民李举安欣慰地说,改造后,小区排水通、路面平、环境美,住得更加舒服了。
据了解,邮局小区建于20世纪90年代,共有5栋楼、264户居民。去年10月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改造内容包括道路黑化、增设停车位、排水系统改造、楼道墙面粉刷喷漆、树木移栽、新增休闲亭、路灯、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等,目前该小区改造工作已全面完工。
邮局小区已实现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蜕变。而在市中区,还有更多的老旧小区即将完成蜕变。
在市中区牌楼街道的铁二局小区,工人们正在给阳光棚刷漆。只见一旁新安装的乒乓球桌成了居民们的新宠,小区新增了健身器材、长椅等配套设施,并进行了景观环境打造,使得小区院坝成为该小区居民乃至周边居民休闲互动的首选地。
据了解,目前该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现已增设成品垃圾分类点12处、休闲长椅4套、阳光棚70.2平方米、乒乓球桌2套、休闲亭4处。
自市中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40个、楼栋964栋,惠及居民3万余户。
今年,市中区将聚焦消除隐患、完善配套设施、群众自治,全力抓好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完成151个小区改造,开工35个小区,加装电梯30台,并重点推进安全隐患消除、配套设施完善及群众自治体系建设。到2026年底,全区将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实现“应改尽改”,让城市更新成果惠及更多市民。
(内江市市中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