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 文/图)五月熏风暖,桑田翠叶新。在内江市东兴区高梁镇,蚕农们趁着晨露未干,穿梭于碧绿的桑林间,手指翻飞采摘嫩叶,为春蚕备足“口粮”。
农民采摘桑叶
5月8日,记者来到高梁镇新牌坊村刘朱朱家庭农场,了解其如何将小桑叶“链”成大产业。
“别看这一筐筐的桑叶堆在这儿像座小山,这两天它们就会发往北京去了。”正在采摘桑叶的农民告诉记者。
桑叶长势喜人(樊文秀 摄)
漫山遍野的桑叶长势喜人,除了拿来喂养自家春蚕,还要发到北京去?记者带着好奇向该农场负责人朱治刚询问。
“北京的客户每年都等着我的头茬桑叶。”该农场负责人朱治刚笑着说道。
原来,自2020年起,他的桑叶不仅供应传统养蚕户,还通过电商流向“宠物蚕”市场。“通过电商销售桑叶,每月销量达1万余斤,收入达6万多元。”朱治刚说。
随着都市养蚕热潮兴起,像朱治刚这样的桑农正迎来新的商机。
采摘完桑叶,视线来到蚕房内。只见竹匾整齐排列,匾内密布的春蚕正沙沙啃食桑叶,宛如细雨敲窗。
记者注意到,最新一批春蚕头部已呈现淡褐色,预示本月15日左右即可上蔟结茧。
据朱治刚透露,承包的80余亩桑田中有75亩都种植桑叶,今年第一批春蚕养殖7张半,每张蚕产量在50公斤左右,预计总产量近400公斤,本月24日可收茧。
近年来,高梁镇在乡村振兴中另辟蹊径,依托刘朱朱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加速推进“线下养蚕”“线上卖叶”“桑枝利用”及“桑田套种”等多轮驱动,深挖蚕桑产业的综合潜力,让小小桑叶物尽其用,从而有效扩宽了农民的增收路径。
今年,东兴区已发种第一批春蚕2860张,预计产茧148吨,收入750万元;订种第二批春蚕3100张,预计产茧160吨,收入800万元。
全年,全区计划发种1.8万张蚕,蚕茧产量700吨,新栽桑园面积400亩,新建标准化大蚕房4个,推广“桑+大豆”“桑+蔬菜”“桑+玉米”等粮桑间作套种500亩。年内开展蚕桑技术培训1000人次以上,宣传推广蚕桑新理念、新技术、促进科学技术普及。
后续,东兴区将科学编制“十五五”蚕桑产业规划,以“稳量、提质、增效”为思路,构建现代化蚕桑产业体系,推动蚕桑产业与文农旅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