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四川省盐业学校:转型“蝶变”,托举梦想之路

2025-05-12 11:18:0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省盐业学校,创办于1958年,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承载着四川盐业的历史底蕴,如今正深度对接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的中职教育样板。随着新校区加快建设、产业学院深度融合、多元路径持续打通,一场覆盖专业体系、教学模式、人才结构的全方位改革正悄然展开。

学校新校区效果图

因“低空”崛起而变:学校融入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四川正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自贡航空产业园作为全省唯一以无人机及通航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经开区,已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域,承担着全省低空经济重点产业链建设任务。

面对“低空经济”成为四川新质生产力重要赛道的历史机遇,四川省盐业学校携手四川旅投智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学院”,围绕通用航空、智能装备维护、智慧文旅等方向,打造“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我们不仅要把无人机操作、维护这些‘手上功夫’教扎实,更要思考专业与时代发展的深层链接。”自贡市领航教师、四川省盐业学校骨干教师林存燕介绍,学校已建成1个无人机实训室,2025年底将打造川南首个中职无人机研学基地,并作为未来通航产业学院核心模块,整体迁入贡井新校区。

学校正加快推进“传统专业+新兴方向”的融合改革:将物联网技术专业转向智能网联汽车方向,投入130万元采购实训设备,聚焦车载智能系统与传感技术操作能力培养;同时,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引入“无人机零部件制造”课程,推动传统工科专业向新兴产业延伸,重构课程生态。

智能焊接仿真实训室内的设备

目前,学校共设有16个专业群,涵盖盐化工、低空经济、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食品检测、会计事务、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等方向。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不断推动专业链与区域重点产业链深度对接,学校构建了“基础稳、方向明、路径清”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化学工艺、食品加工等传统专业依托自贡盐业和地方工业基础,已形成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会计事务、市场营销等服务类专业紧贴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和新业态发展,建立了“岗课赛证”一体化培养路径。招生办主任郝向东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围绕产业建课程,围绕课程育人才,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专业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教好学生,更是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心、舒适、充满活力的成长空间。”郝向东特别提到,学校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干道旁,校园周边百米内设有美食街,600米范围内便是成熟商圈,极大提升了学生生活的便利度。学生宿舍配备上床下桌、冷暖空调,学习生活分区合理。与此同时,学校持续打造“学业+兴趣”双引导机制,设立艺术、体育、科技、专业四大类二十余个学生社团,涵盖羽毛球、动漫、环保、财税技能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提升素养的平台。

彩灯制作教学现场

从课堂到远方:打通成长每一站

“让每一个学生有书可读、有技可学、有业可就,是我们最根本的办学理念。”郝向东表示,学校全面推行“3+2”五年贯通培养、升学实验班等模式,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等高校建立升学直通通道,为学生深造成长铺设路径。

2019级会计专业学生刘梦玲,是升学通道的真实见证者。通过中职阶段的系统学习,她掌握了扎实的财会基础,并在学校组织的模拟报账、企业实训课程中屡获好评。2024年春季,她顺利升入成都东软学院,继续深造会计与信息管理方向。“从最初的懵懂到坚定目标,是学校的课程体系和老师的陪伴让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她说。

针对就业方向明确的学生,学校将与企业建立订单合作机制。在校期间即组织企业岗位实训,表现优秀者可实现毕业即入职、无缝衔接。

“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未来,我们的学生可以用无人机为柑橘园监测虫害,也可以在宜宾新能源汽车企业担任智能系统调试员。”林存燕说,“企业需要的不是单一技能工,而是能理解产业逻辑、快速上手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我们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实训融通、订单培养等方式,持续优化就业出口,学生不仅能就业,还能选得好、走得稳。”郝向东介绍,学校近年来持续深化与专业对口的企业协作机制,推动就业岗位与专业课程同步设计,“未来,尤其在化工、制造、无人机等方向,我们力求让学生‘毕业即上岗’,实现岗位能力无缝衔接。”

无人机装调实训室

深耕教学改革: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新格局

四川省盐业学校积极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着力打造“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双优型教师团队。通过企业实践锻炼、校企协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行业经验与育人能力,去年已有几位教师考取民航CAAC无人机教员资质。

学校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张明,曾主攻计算机,如今不仅能编程控制无人机飞控系统,还能指导学生开展图像处理实训,已成长为无人机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学校每年还选派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锤炼理论与实操兼备的教学骨干队伍。

此外,学校从今年开始,将尝试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外聘教师,深度参与实训教学、技能竞赛辅导与毕业设计评审等环节。依托产业学院共建平台,校企师资实现“双向流动”,逐步形成以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技术传承为路径、以协同育人为目标的“双师型”教学体系。

为推动“教、训、产、赛”一体化发展,学校同步构建“项目驱动、平台支撑、实践导向”的教学资源体系:校内无人机研学基地预计于2025年底建成,将成为川南首个中职低空实训平台;宜宾低空应用枢纽中心、天府动漫城共享型实训平台正陆续投用,拓展真实教学场景。学校还挂牌设立“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实训基地”,联合企业组织技能竞赛与教师培训,推动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深度融合,着力培育具备无人机操控、智能装备运维、通航服务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正积极对接省市教育发展规划,拟以“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学院”建设为基础,申报设立“自贡市首所公办职业院校——低空经济职业学院”,力争纳入四川省“十五五”发展布局,全面提升学校层级与服务能级。

这所从盐井之畔走来的老牌职校,正以更新的步伐、更实的内容,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用一所学校的转型之路,托举起万千青年学生通往未来的梦想之光。

(陈思燕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洋 陈家明)

(四川省盐业学校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