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解锁“有机西充”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5-05-15 17:35:2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在经济发展的新征程上,西充县紧扣“1545”发展思路,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以招商引资为引擎、项目建设为支撑、企业服务为保障,三大举措协同发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充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真空产业园(李同周 摄)

精准招商聚合力 产业赋能蓄新势

2025年春节刚过,因江苏省苏北地区高速封路,西充招商专班人员驱车以20码的时速缓缓行驶在从徐州市区前往丰县的国道上。车窗外,雨雪纷纷扬扬;车内,大家神情专注而坚定——为促成与徐州辰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他们深知这次约见不容有失。

终于,历经漫长的4个半小时,招商专班成功抵达公司。当满身雪花的他们出现在会议室门口时,公司负责人顾体星既意外又动容:“这样的天气还能准时赶来,西充的诚意我们感受到了。”

“类似的经历,在我们的工作中是家常便饭。”提起招商工作,西充县商务和经济合作外事局副局长周立感慨万千,“外界可能以为招商不过是吃吃饭、谈谈合作,实则远非如此。我们不仅要耗费大量精力收集企业信息、分析投资意向,主动挖掘潜在项目,还得精通政策法规,熟悉各行业发展趋势。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引进都凝聚着无数心血。”

近年来,西充锚定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电信信息三大主导产业,以科学的产业规划为引领,紧扣产业链集群发展主线,全力打响招商攻坚战。

在机制建立上,制定完善“17512”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关于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流程推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落地的十五条措施》《西充县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工作机制》;在政策研究上,围绕服务经济、服务项目,深入开展专题研究,梳理中省市县有关政策,开发运用惠企政策APP,完善“政策计算器”功能。

在招商队伍建设上,围绕主导产业,从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选拔20余名专业人员,组建3个产业链专班和2个保障专班;在招商方式上,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四季攻势”“百日攻坚”等行动,积极探索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乡友招商等模式,精准招引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系列扎实举措成效显著。今年以来,该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以及招商小分队外出共计26批次,考察对接企业及商协会43家,并邀请59家企业来县考察,纳入重点跟踪在谈项目24个。经洽谈,一季度实现新签约8个。

快马加鞭推项目 凝心聚力夯根基

日前,南充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真空产业园内,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在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化厂房施工现场,塔吊如巨人般挥舞长臂,精准吊运钢筋建材;混凝土搅拌机轰鸣声中,施工人员在钢架间穿梭,熟练焊接搭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该项目占地62.3亩,总投资3.8亿元,建成8.1万平方米多层丙类厂房后,可实现5家以上中小微企业“拎包入驻”。目前,雨污管网埋设与旋挖桩基础施工正如火如荼,预计5月底将开启主体工程建设。

眼下,在西充这片发展热土上,项目建设的“进度条”持续刷新:黄老五食品、瑾华食品等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为产业注入强劲动能;鑫煜二期、零能昊三期的厂房主体拔地而起,勾勒未来轮廓;兴汉药业、长城机械等3个项目正在夯实地基,筑牢发展根基;新能源汽车底盘零部件生产线已完成前期施工,汽配产业园紧锣密鼓开展地勘,健康食品产业园推进征拆工作,各环节有序衔接……从产业到基建,一个个项目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西充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乐章。

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载体。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西充坚持项目为王、效益优先,持续深化“六个一”推进机制,抓好开工项目高质量纳统入库,及时完善项目入库资料,实现投资“颗粒归仓”;常态化开展政企对接活动,落实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系企业制度,相关部门全天候跟踪、全过程跟进、全方位协调,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要素需求。

随着一个个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西充正以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据悉,2025年,该县工业领域计划实施23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46.05亿元,涵盖新能源材料、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其中新开工项目9个,预计投资19.9亿元,续建项目10个,预计投资23.1亿元,技改类项目4个,预计投资3.05亿元。

当好企业“店小二” 优化环境促发展

在洪天新材的生产厂房内,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原料,高速运转的熔炉吞吐着火红的金属液,包装线上整齐排列的成品等待出厂。凭借创新的工艺技术,企业去年产值突破1.4亿元大关,产品远销国内外。然而,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洪天新材年用电量超400万度。

南充临江新区西充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走访企业时敏锐捕捉到这一问题,随即组建由园区管委会、能源专家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深入生产一线调研。经过详细分析,专家组发现企业厂房屋顶具备充足的光伏安装条件,现场同步协调电力部门、光伏设备供应商,为企业量身定制“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清洁能源方案,企业当即采纳实施。如今,该企业每年可节省电费超30万元。

西充服务企业的优异答卷,不仅体现在园区的服务实践中,更依托于全县层面构建起的全领域服务体系。在政务服务方面,通过开展“政务服务提升年”活动,千名干部助企服务,探索出“妈妈式服务、一站式办公、一条龙保障”政务服务模式,积极主动上门为企业排忧解难。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企业审批事项1.2万余件。

在金融服务领域,深化与创投机构合作,协调产业振兴基金,用好“基金 + 园区 + 链主 + 产业”模式,对入驻产业开展“基金 + 股权 + 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可及的融资服务。今年以来,已拨付工业资金3100万元,助力企业融资4280万元,为企业争取1亿元转贷资金。

在要素保障上,实施“标准地”改革,建立“净地出让”机制,完成园区土地“七通一平”,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员工宿舍、物流仓储等设施,累计建成27.8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1200余套公租房,同步完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等配套……这些扎实举措,让西充的企业服务既有“速度”,更显“温度”。

(蒋星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李国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