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成都市新津区,素有“中国民营经济摇篮”的美誉,一直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沃土。
5月14日,由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新津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天府农博园举行。
大会现场
全球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著名经济学家、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以及省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成都市相关领导、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商(协)会等近500位嘉宾和行业专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新津民营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三大主导产业迈进“百亿”俱乐部
14日上午,参会企业代表参观了天府智能创享中心、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健康食品产业园、企业服务中心、宝墩遗址博物馆等,深入了解新津历史文化底蕴、现代产业规划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做法。
2024年,该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3%、排名成都第1,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达到94.4%、税收贡献达到75.6%。此外,2024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5家,校企科技研发合作项目超100项;绿色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三大主导产业均迈进“百亿”俱乐部。
“广大企业家们积极投身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火热实践,以‘大担当’支撑起了新津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大会上,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津民营企业家“五津”精神发布 指引广大企业不断前行
大会上,刘永好分享了新希望集团如何锻造农业“金扁担”的经验,马光远以“民营经济促进法与市场环境优化”为题发表演讲。
图为发布民营企业家“五津”精神
大会重点发布了“敢闯、善创、坚守、奉献、共生”的新津民营企业家“五津”精神,以新希望刘永好、志辉医院余娟、事丰医疗石保社、济通智能装备伍大成、达威科技严建林为代表的五位民营企业家,结合企业发展经历和自身成长阐述了“五津”精神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内涵。
据介绍,“敢闯”寓意激流勇进、敢破千重浪,在时代变革中闯出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善创”寓意水无常形、智启新航道,在科技创新中蹚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坚守”寓意滴水穿石、精工铸实业,在匠心沉淀中锻出“新津造”的硬核实力;“奉献”寓意润泽四方、璀璨万家火,在回馈社会中踏出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共生”寓意百川汇聚、共绘新蓝海,在美美与共格局中跑出合作共赢美好未来。
成都市新津区相关人员表示,这五大精神,将成为新津民营企业发展的精神坐标,激励着广大企业家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优良传统,勇攀发展高峰。新津民营经济也必将在这五大精神的引领下,汇聚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书写出“智造高地·幸福水城”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集中签约项目超100亿元 新津大力寻找“城市合伙人”
大会期间,新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集中发布。新津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同时,新津区发布了2025年新津首批场景创新清单,主要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绿色食品、智能装备、数智融合”6大领域、23个场景,聚焦政府需求端和市场供给端,广泛开放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机会、营造生态,推动“为企业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引育更多“城市合伙人”。
大会重磅启动新津“校企联姻”行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金征宇围绕落地新津的“技术创新中心”进行解读。他建议,该中心聚焦健康食品产业共性技术难题,立足新津区产业基础,打通“产学研用”链条,推动产业升级与成果转化;建立“实验室-中试车间-产业化”三级验证体系,助力高校成果快速匹配企业需求;通过“双聘”机制,推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双向流动,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大会还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两场金融需求和轨道交通供需的行业对接会。此次集中签约涉及总投资超100亿元,华润饮料、智琪食品、安之孚储能、盛邦新能源、宏途路桥、民富食丰等16家企业参与签约,为新津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大会期间还成功举办“新质引领·津企链动”轨道交通产业圈链融合供需对接专场活动,新津区路桥构件协会现场发布行业供给清单,双建路桥、中铁五局等6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署合作协议,签约金额突破10亿元。
服务增效已然成为此次大会的主题词之一。大会上介绍了新津区2024年十项“服务增效”优环境典型案例以及2025年具体工作计划,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新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成果。
新津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企业培育,竞争的不再是土地价格、补贴政策,而是完善的产业配套、广阔的发展机会。下一步,新津将更加注重市场机会的供给、活力的激发,全面清理隐性壁垒,推动资源要素高度集成、高效配置,努力让市场主体在更加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中茁壮成长,不断擦亮“中国民营经济摇篮”品牌。
(春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