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芦山:长征精神映照振兴路 ——从“红色粮仓”到“生态经济先行区”的跨越

2025-05-16 17:02:0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芦山是一个有着丰富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时期,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都先后转战芦山,在芦山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印记和英雄故事。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芦山人民也锤炼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5月15日,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岑永杰在“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雅安行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芦山将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持续培育壮大纺织、锂电和食药加工“2+1”现代制造业体系,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做大做优生猪、茶叶、中药材、林竹、冷水鱼“4+1”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芦山县古城坪红军村

红色沃土育新机

乡村振兴绘“丰”景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芦山休整期间筹集的20万公斤粮食,为翻越夹金山积蓄了关键力量。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这样记载:“一到了天全、芦山,就像到了天堂一样。虽然只不过是两座小县城,平坝子也不多,可是没有了大山,能见到各种蔬菜和外地运来的物质。”

如今,这片土地正以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续写着“粮”辰美景的新篇章。

思延镇青衣芸谷 

5月,思延镇青衣芸谷的万亩油菜田正迎来“黄金时刻”。收割机在金色海洋中劈波斩浪,饱满菜籽如雨落入储粮仓,农机手师傅的吆喝里透着喜悦:“过段时间就能翻地插秧!”相邻的智能化繁育中心内,全自动播种机正将青翠秧盘码成绿色矩阵,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为即将展开的水稻种植做好科技准备。

61岁的村民刘洪文捧着新收的菜籽感叹:“过去,我们村进出农田的路坑坑洼洼,碰到下雨天,收庄稼非常困难,现在村里建成了粮经复合园,修了水泥路,出行变得十分方便。”观景台上,游客的镜头记录着金色褪去前的最后辉煌,而智能灌溉系统已悄然启动,为大地披上新绿做好准备。

今年61岁的刘洪文正在收割油菜籽

从红军筹粮的“生命驿站”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芦山人用90年将长征精神淬炼成发展密钥。

龙门镇万亩粮经复合园的初夏图景里,科技与农事碰撞出奇妙韵律。猕猴桃藤架上青果初结,村民们灵巧的手指在翠叶间翻飞疏果,不远处无人机正掠过套种着花生的智慧农田,将作物长势数据实时传回控制中心。育苗大棚内,“鱼跃龙门”基地的工人们弓腰筛选鲈鱼苗,溅起的水花映着技术员手中跳动的数据屏,“成活率超九成,月底就能出苗!”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向西20公里,双石镇双河村的中草药清香正重塑着这片土地的价值。成片马蓝在微风中摇曳,农户们正在地里对马蓝实施除草管护。

“以前只种植玉米,如今实行的是‘粮药套种’,可以一地双收。”双河村乡村振兴专干孙国志说,作为川藏中药材产业协作基地核心区之一,通过“粮药套种”模式,让传统“粮仓”蜕变为大健康产业的“药库”,创造更多集体经济增值红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双石镇双河村乡村振兴专干孙国志正在看马蓝长势

近年来,芦山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和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激发统筹城乡融合的动力活力,让这片土地通过“粮经复合、立体套作、季节轮作”的创新实践,描绘着四季不绝收的乡村振兴“丰”景画。

从弱鸟衔枝起到山河向新 

生态工业开新局

若将农业视为芦山的根基,工业无疑是其振翅高飞的引擎。芦山工业从弱鸟衔枝起到山河向新,走出了一条纺织、锂电和食药加工“2+1”产业体系的新型工业化特色之路。

芦山经济开发区 

走进芦山经济开发区,湘邻纺织的数字化车间内,雪白棉团经十二道精密工序蜕变为柔韧纱线,跃动的数据流取代了往昔的纺车嗡鸣。“‘智改数转’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湘邻纺织负责人道出了纺织产业的蜕变密码。

文化的滋养为工业发展晕染独特底色。芦山县金丝楠水街内,92家企业以刀为笔,在木头上勾勒出“蜀根汉魂”。“根雕讲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芦山县蜀楠乡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开强抚过木质肌理,将根雕顺势而为的智慧与艺术哲学娓娓道来。

金丝楠水街

这种顺势而为的智慧,同样流淌在锂电新材料的产业脉络中。福瑞新材料科技的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生产参数,八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从蓝图化作现实;而在全县首家产值突破10亿元的工业企业瑞鞍新材料公司的机器轰鸣声里,针状焦经石墨化重生为新能源“黑金”,托举起川西锂电材料产业高地。

抹竹系列甜食

       在芦山,生态与工业的协奏在食品药品产业领域尤为突出。迅康药业的数字化提取车间内,千年青黛古方在蒸汽氤氲中涅槃——智能温控系统将炮制精度提升至微克级,蒸汽回收装置削减三成能耗,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碰撞出1亿元年产值。两公里外,年产值5亿元的森隆生物的生产线正将慈竹叶淬炼成新茶饮界的“网红”原料——抹竹粉,串起竹林种植户的万元增收链。

芦山中草药种植基地

近年来,芦山在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建设的推动下,与天、芦、宝、荥四县共建的川藏药材协作基地,正将40万亩生态资源转化为“雅药”品牌矩阵。

90年时空交错,改变的是技术形态与产业版图,不变的是“信念如磐、创新求变”的精神传承。当根雕艺术的木质年轮与锂电池的分子结构共同铭刻发展印记;当《本草纲目》的智慧在数字车间焕发新生,芦山正以“蜀根汉魂缘起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的建设目标,谱写新篇章。

四川经济网记者 程强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