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从颗粒归仓到“秸”尽所能 德阳市旌阳区续写丰收与环保的双向奔赴

2025-05-21 10:04:40 稿件来源:推广 编辑:王万川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当下,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迎来收割黄金期。在德阳市旌阳区,一场从田间收割到科学储粮,再到秸秆综合利用的绿色循环“接力赛”正火热进行,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在广袤田野上徐徐铺展。

收割中

近日,笔者走进柏隆镇镇元桥村,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黄灿灿的油菜荚饱满低垂,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种植大户钟友华正站在自家的油菜地里,指挥着收割机穿梭作业,被砍倒的油菜植株被快速地卷入机器里,菜籽迅速脱粒,秸秆则被粉碎还田。

“今年小麦和油菜共种植了500多亩,颗粒都非常饱满,麦穗也比较长、比较大,很不错,预计小麦每亩能收750余斤,亩产有望比去年增收25斤左右,油菜每亩能收420余斤,亩产有望比去年增收30斤左右。”钟友华兴奋地说道。

粮食存储

丰收之后,如何储存好粮食成了关键问题,粮食收购户米峰对此感受颇深。为了解决粮食存储难题,米峰新建了现代化粮食储存仓库,实现粮食烘干、存储自动一体化,可储存粮食2000吨。据了解,现代化粮食储存仓库备有先进的通风、除湿设备,能有效解决粮食储存过程中易出现的霉变、虫害等问题。如今,米峰还为周围村民提供烘干存储服务,拓展了仓库的价值。

丰收现场

“以前粮食没地方存放,只能路边堆放,遇到下雨天,容易受潮发霉。现在有了这个仓库,粮食能够安全地存储,品质也有了一定的保障。”米峰说。

丰收现场

在做好粮食储存的同时,旌阳还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动绿色循环农业发展。

丰收时节,德新镇红阳村“村集体+家庭农场+企业”秸秆统一收集利用新模式初显成效。村集体将种植户的秸秆统一收集起来,一部分销售给附近的养殖场,作为饲料喂养牲畜,另一部分则销售给旌阳区明辉秸秆收储中心,进行生物颗粒燃料化加工。

“我们今年回收了300多吨,预计这季后期还能收购近150吨,本地销售能卖450元一吨,养牛场外地采购的话差不多600元一吨,这样我们既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收入,也能帮助养牛场减少成本的投入。”德新镇红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勇说道。

旌阳区明辉秸秆收储中心负责人唐小辉表示,经过收储中心加工后,300公斤左右的秸秆就能得到约200公斤的生物颗粒燃料,现在每天能生产生物颗粒燃料60吨左右。

据了解,今年,旌阳区共种植小麦17.36万亩、油菜15.77万亩,预计5月底将全部收割完毕。旌阳区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收割、储存和秸秆利用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农药肥料股股长陈雪表示,将继续加大对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绿色农业发展。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多的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让秸秆变废为宝,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注入新的动力。

从田间地头的忙碌收割,到科学有序的粮食储存,再到创新高效的秸秆综合利用,旌阳区的种植大户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理念。这一绿色循环模式不仅让田野焕发出勃勃生机,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引擎,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姜强 田雨鑫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