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大家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为巴掌大个的地块伤和气……”近日,在邛崃市羊安街道榆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两名因田边地角争吵不休的老人,在何风君、易福全等老党员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下,最终,以笑脸言和,一场邻里矛盾成功化解。
这是榆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的老党员们老有所为,发挥“新”能量,义务协助社区两委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的缩影。
“这些事儿虽不大,都是些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的小矛盾,但对反映问题的居民来说,那可是他们心中的大事。”榆树社区党委书记胡琨说,这些小矛盾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好,则会引发大矛盾,严重影响和谐社区建设。为此,前些年该社区成立了“蓉城金秋”老党员工作室,为老党员发挥余热,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治理及和谐社区建设,搭建好了倾注“银发力量”的平台。
开展政策法规宣传
据了解,榆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由叶保安、李金友、张炳龙等10多名热心、正直、敢为,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老党员组成。他们平均年龄超过了70岁,却以“夕阳红”辉映“党旗红”,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们协助社区“两委”,对社区内矛盾纠纷开展多元化化解;社区有大小活动,他们在现场维持秩序、发放政策宣传单;发现不文明的行为,他们及时制止并教育;他们宣讲普及安全知识,收集社情民意……真正做到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奉献精神。
2023年,川藏铁路(邛崃段)项目启动。8组老党员李金友家刚改建装修没几年的房屋,也在征地搬迁范围内,他的家人尤其是女儿女婿都不同意搬迁。“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和干部。”李金友说,“我是个有54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这个头我不能不带呀!”李金友特地打电话,把在外省打工的女儿女婿叫回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家人……最终说服女儿女婿毫无怨言地在搬迁协议上签了字。“我家已经签了搬迁协议,你们也要赶快哟。”接着,李金友又义务做起了其他搬迁户的动员工作。当项目施工方在榆树社区2组临时用地(租地)受阻时,该组76岁的老党员张炳龙主动请缨,不辞辛劳,不分昼夜地挨家挨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不理解他的村民说他是“赞花儿”,还有的居民质疑他是不是吃了“欺头”……对此,他一笑了之,仍然坚持配合社区干部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直至解决了项目施工方的临时用地难题。
进行矛盾纠纷调处
走访中,81岁的老党员叶保安说,“我们是一群快乐的‘70、80后’老人。”10组一姓詹的搬迁户,一家三口全是“病人”,户主本人患有帕金森病,妻子是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儿子智力残疾,起初,无论征地搬迁工作人员如何做工作,对方就是不同意搬迁。叶保安得知情况后,一次次主动上门,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协助社区干部将他的妻子送到精神病医院免费治疗,还帮他协调解决了搬迁后(安置前)的租房之忧……“这个搬迁协议我签了!”该农户激动地表示,老叶与我非亲非故,还这么热情关心帮助我,我没有理由不搬迁的。“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延年益寿的好方法呀。”叶保安感慨地说道。
“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3组老党员张绍福说。作为社区老党员工作室的骨干成员,77岁高龄的他并没有闲在家里享清福,他是社区的保洁员之一,每天一大早,便来到自己负责的区域:清扫路面、清除垃圾、将垃圾装车,忙完当日的卫生清扫工作,他还经常到社区做志愿服务,协助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梳理在群众中收集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翻阅党报党刊,开启学习模式。张绍福说:“通过读党报、党刊和在手机上‘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他还将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平时的矛盾纠纷调解中,成了左邻右舍心中的“明理人”。
“羊安街道榆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只是邛崃市113个老党员工作室的一个缩影。”邛崃市委老干部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邛崃市坚持以“稳”促建、以“育”强基、以“实”创优,打好老党员工作室建设组合拳,8个老党员工作室分别被成都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党建引领离退休干部融入城乡社区发挥作用优秀案例、优秀“蓉城金秋”老党员工作室和发挥作用突出的“蓉城金秋”老党员工作室。今年,拟制并印发《邛崃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对共建、领办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按照“情况相熟、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一对一”“多对一”“自愿认领+统一安排”的方式,组织2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24个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开展结对共建、领办活动,实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共享,将部门(镇街)的优势资源下沉到村(社区),进一步激发村(社区)老党员工作室发挥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邛崃市委老干部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