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式迈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北川羌族自治县税务局、北川县通泉镇双紫村也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文明之风劲吹羌乡大地。
北川新县城
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初夏,走在北川街头,放眼望去:街道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里,欢声笑语不断,那些洋溢在人们脸上的笑容,透露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幸福美好。
近年来,北川坚持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为抓手,以服务群众需求为目标,不断提升北川城市治理水平,努力绘就美好城市建设新图景,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见微知著 享受“小而美”中的“微幸福”
“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整个小区变得既整洁又美观。”近日,尔玛社区居民李女士坐在新增设的凉亭里边休息边对记者说。跟着李女士的脚步走进尔玛社区,可以看到统一规划的共享晾晒区域、非机动车停车棚、电动车集中充电桩……这一系列的微改造,不仅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便利与安心。
城市为人而建,因人而兴。近日,在永昌镇龙尾街的“初心园”,阿姨们身着统一的服装,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正在热情洋溢地跳着广场舞,孩子们在儿童活动区荡秋千,欢乐、惬意的场景随处可见……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北川先后改造了171个老旧小区、4个老旧市场,“口袋公园”“美丽街角”等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不断落地,30余处闲置空地用房也被逐步改造提升为一处处街角风景。与此同时,设立的多个“潮汐式”便民市场,有效规范了沿街经营秩序;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免费停车,惠及了普通群众,更规范了交通秩序。
绿树成荫的北川街头
对于许多外地人,尤其是来自周边城市的朋友们来说,北川是一个非常舒适,性价比极高的宜居之地。以居住在御景豪庭小区的杨先生为例,自2020年在北川购房后,他明显感到自己的生活品质有了显著提升。他说,这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适中的生活成本,这座城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以后还会推介给更多朋友。
基础设施、环境变好了,服务也要跟上。位于永昌镇尔玛路的工会驿站是名副其实的“爱心驿站”,驿站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休息、饮水、充电等贴心服务;“共享辅具免费租借小屋”内整齐摆放着轮椅、手杖、助行器等各类辅具,群众通过微信、支付宝扫码就能领到免费辅具,为行动困难的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服务和设施,却是北川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生动体现。
文脉润城 擦亮人文厚重的文明底色
北川是大禹故里。近日,在北川大禹文化陈列馆,带着孩子正在参观的陈先生说道:“今天认真听了禹生石纽、治水伟业、九州攸同、禹训家风等动人故事,孩子非常感兴趣,我也很开心。”以弘扬传承大禹文化为目的,已成功举办六届的海峡两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吸引了大量台湾同胞前来寻根问祖,活动不仅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大禹文化滋养,更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羌年期间,羌族同胞与各地游客齐聚一堂,唱起羌歌,跳起沙朗。另一边,在北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孝老爱亲 家风文明”非遗项目亲子体验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孩子们通过活动,在充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群众正在广场上晨练
此外,北川还常态化开展瓦尔俄足乡村文化旅游节、送文化到基层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生活更加绚烂多姿。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北川用禹羌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以“文化+文明”的双轮驱动策略,不断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
据了解,北川共有4名“中国好人”、4名“四川省道德模范”、18名“四川好人”。通过一场场接地气、有温度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让文明在北川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真正做到了浸润百姓心田,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民参与 文明接力共创城市新风尚
北川滨河路上的餐馆,室内干净整洁,餐桌上“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温馨提示文明用餐,这些都是商家为游客打造的良好就餐环境。近日,一位餐馆的负责人对记者说道:“除了环卫工人每天打扫外,我们这些店主也会主动维护好门前环境,只有环境好了,游客才能玩得更开心。”
一人文明是盆景,众人文明才是风景。永昌镇200余名“楼栋长”充分发挥基层触角作用,带头清扫楼道、铲除小广告、清理堆积杂物,以细致入微的付出为居民打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针对楼栋内老年居民居多,普遍存在智能手机使用困难的情况,“楼栋长”化身“政策宣讲员”和“服务代办员”,逐户上门宣传,手把手帮助老人完成线上操作,这份贴心服务不仅解决了老年群体的实际困难,更温暖了居民的心。
志愿者在社区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不仅在城区,北川文明之风还劲吹乡村,让乡村焕发出全新的文明气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结对有关部门深入到各个乡镇,不定期举行的“文明实践赶大集”系列活动,为群众带去惠民政策宣讲、法律咨询、安全应急培训、爱心义剪等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记者还了解到,作为新入选的全国文明村,双紫村一方面采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从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入手,开展垃圾分类、院落清理等,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组织村民们纷纷走上舞台,用身边的真实故事,讲述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使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让乡村面貌实现了美丽蝶变。
多载深耕,文明成荫。从“有序排队不插队”的朴素约定,到凝聚起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共识;从街头巷尾的细节改变,到整座城市的精神升华,文明基因已深深融入北川的城市血脉,在全民参与的氛围中,市民也获得了越来越美好的生活感受。
锚定目标 精心勾勒城市发展新图景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文明有序的环境,是城市竞争的关键性“软实力”,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环境好、服务优、氛围足,游客才能如鸟归林,企业才能如鱼得水。在北川,文明正引领着新的发展潮流,激发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北川城市干净整洁,路边停车免费政策也很好。特别是在空中看错落有致的新县城,更是另一番风景,太漂亮了!”“五一”期间来北川旅游的游客王女士说,“希望羌年还有机会再来体验一次。”
为了满足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需求,北川通过增设公厕、优化共享单车管理、开放景区周边停车场、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与旅游服务等精细化服务,确保文明安全旅游,推动“流量”变为“留量”。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北川累计接待游客近62.4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4.83%;旅游收入2.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0.2%。
美丽的环境让游客“心向往之”,便企利民的各项措施则吸引了不少企业到北川“安家落户”。
“为了吸引更多客商入驻我们产业园,北川新开通了新能源公交车线路,这不仅破解了园区通勤难题,更有效促进了商业互通。”宏吉永盛特色食品医药产业园区负责人邓成明表示,自公交专线开通后,前来考察的意向客商明显增多,已有3家食品企业递交入驻申请。在经开区,为了让入驻企业能够尽早开工达产,北川确立项目服务专员,协助企业办理注册手续、立项审批等前期工作,提供全过程“保姆式”协调服务,让四川智目科技有限公司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25天,刷新了“北川速度”。
此外,北川还把文明示范窗口建设作为传递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服务中心常态化组织17个部门负责人到窗口办公,收集意见建议、解答政策疑惑、解决企业和群众困难,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让群众更满意;永昌镇便民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变被动为主动,开展“提前一小时上班”“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等业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时间是最客观的记述者,见证了新时代北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巨变,也记录了新时期北川城市发展的气象万千。如今的北川,不仅是一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富有文化底蕴的“文明之城”,北川用“文明范儿”诠释了高质量发展新内涵。下一步,北川将深耕文明土壤、厚植精神力量,以全国文明城市新姿态,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文明之花开遍羌乡大地,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书写新的“北川篇章”。
(杨国华 张延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宇)
(图片由中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