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年来,平武把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发展机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5月27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武专场上,平武县委副书记、县长赵琳从多元共治、科技赋能、法制保障三方面介绍了当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情况。
赵琳介绍有关情况
赵琳说,平武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面积达3131平方公里,有野生动物4100余种、植物18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植物156种,被誉为“基因宝库”。
多元共治方面——通过“政府主导”模式,对辖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巡护、保护等日常工作。通过“社会主导、政府监督”模式,建成全国首个“社会公益型保护地”老河沟自然保护地。通过“社区自治、政府监督”模式,成立民办非组织,依托理事会实现保护。通过“村民自治、政府引导”模式,经社会组织指导成立协议地,由村民自主成立巡护队开展保护。
“此外,在区域联防联治上,我们还牵头建立了跨省(市)联防协作机制,开展了川陕甘三省六县联合巡护执法,也开展大量的联合宣传。”赵琳说。
科技赋能方面——平武组建20余人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专家智库,开展科学保护政策咨询、保护路径研究、保护成效评估。与20余家科研院所和保护组织,共同建立中国西部第一个森林大样地。打造人类活动感知预警等系统30余套,安装实时在线红外智能探测相机100余台,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
法制保障方面——平武创立“警长+检察长+林长”及“公检法园”协作机制,率先成立熊猫家园基层警务工作站和检察联络站,严厉打击各类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违法案件。完善涪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协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启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机制建设。
在实现高水平保护的同时,在转化和利用生态资源方面,怎样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实现高质量转化?
“平武重点抓好‘农业与林业资源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等工作,实现资源变财源、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引客流和联农带农。”赵琳表示,平武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更加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积极探索更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经典案例,争创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蒋师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