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兴文县僰王山镇静卧于北纬28°的“中国白酒金三角”腹地,长宁河支流红桥河(晏江河)流经此镇。依山傍水,兴文县最大的酒企——四川省宜宾敬师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敬师酒业),就在这个镇上。
“老厂区的手工班车间是1984年建的,一组车间有33口窖池,二组车间有40口窖池,三组车间有63口窖池,总共有三组手工班车间,总计有136口老窖池,距今已经有40多年了。”敬师酒业常务副总经理陈诚说,这136口老窖池也是敬师酒业起家和开始的地方,在2023年被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协会、宜宾市酒类流通协会授予“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产区名优老窖池群”称号。
为探究长宁河上游的白酒产业,5月22日,“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活动采访调研组走进敬师酒业,探寻这座老酒厂的发展故事。
群山环抱的敬师酒业
僰王山镇海拔在320米—118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2 ℃,降雨丰沛,无霜期长,数万亩楠竹林郁郁葱葱,75%的森林覆盖率造就了“天然氧仓”,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非常适合酿酒。
陈诚介绍企业发展情况
“酿酒的水取自僰王山上的泉水,水经过沉降处理后,直接用于酿酒,一天用水接近400方。”陈诚介绍说,泉水是来自高山深岩的水源——历经砂石层天然过滤,富含钙、镁、锶等矿物元素,赋予了酒体甘冽清透的骨架。酒厂的红壤土层更是老窖的根基,弱酸性黏土为窖泥中微生物的繁衍提供了温床,成为“老窖生香”的原始动力。
以传统酿造工艺酿造敬师酒
敬师酒业的历史可追溯至国营兴文县酒厂,于2002年完成改制,依托老厂根基开启新生。2010年,企业迎来关键一跃——启动技改扩能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如今酒厂在原有的20亩老厂基础上,扩建至130亩,形成了技术力量雄厚、科学完善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成为生产浓香型酒的专业酿造企业。
走进敬师酒业老厂区,在手工班一组车间,记者看到,青石板铺就的车间里工整地摆放着酿酒工具,竹扫把、竹制簸箕、竹制席子整齐排列,时光的浸染使得墙壁变成青黑色,屋顶是木梁黑瓦,车间光线明亮,40多年的老窖池散发着浓浓酒香。
敬师酒业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摊凉工作
“窖越老,酒越好。”“我们的老车间,保持着传统的纯手工酿造工艺。”“手工班车间全是人工酿酒,凌晨3点,酿酒工人就开始酿酒,到中午12点下班。”陈诚说,敬师酒业窖池的发酵周期是90天至120天以上,老厂区年产基酒1000吨左右,新厂区的1216口窖池年产基酒4000吨。
步入敬师酒业新厂区车间,酿酒工人正在摊凉、上甑,蒸腾的水汽里弥漫着浓郁酒香。“新车间的很多工序都实行机械化操作,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酒厂罐区一万吨储酒项目正在施工,预计今年7月份完工。”陈诚说,新厂区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陈诚说:“目前,公司销售的产品中基酒占比达90%左右,因坚持古法酿造,公司所生产的基酒酒体具有‘浓厚丰满,窖香浓郁、香味谐调,入口圆润、绵甜净爽,风格独特、余味悠长’的特点,深受省内外广大客户的好评,产品销往湖北、安徽、江苏、陕西等多地。”
敬师酒业工作人员正在尝酒
同时,公司生产的“敬师牌”系列产品被纳入地方名优产品目录,并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994年荣获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荣获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并在2010年获得“中国宜宾酒圣节”名牌产品称号,2021年获得“HACCP体系认证证书”,公司于2024年被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评为“全国放心酒工程·示范企业”。
敬师酒业一角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陈诚说,“敬师”取自“敬天下师,交天下友”之意,各行各业,每个人都有老师,公司倡导“敬师”文化,就是要用心酿出高品质的美酒,致敬天下老师。与此同时,公司将始终坚持以“质量第一、以诚为本”的经营方针,力争成为一家以专业生产和管理销售为主体,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最佳供应链解决方案、具有区域性龙头地位的现代企业,为地方经济增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