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2 星期二

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变废为宝!白玉牦牛粪成为牧民致富“黑金”

2025-06-14 14:48:2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曹越责任编辑:刘艳审核:杨璐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白融 记者 杨琦)“以前这牛粪碰都不想碰,现在可是我们乡的致富‘黑金’!”6月13日,在白玉县辽西乡达科村,扎西降成蹲在牛粪压块燃料装车台前,看着满载的货车驶向城镇,满眼笑意。

走进达科村牛粪处理基地,生产车间里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员将堆积如山的牛粪用水打湿后送入压块机,经过筛选、压缩,原本松散的粪块瞬间变成规则的燃料块。“以前牛粪只能晒干当柴烧,烟熏火燎还不耐烧;现在压成块,耐烧又干净,供不应求!”技术员牛麦单真一边调试设备一边介绍道。

640.png

工作人员将牛粪送入压块机,经过压缩形成燃料块

这场“变废为宝”的产业革命,源于辽西乡党委、政府破解牧区发展难题的创新探索。作为传统牧业乡,辽西乡存栏牦牛超3万头。2024年,达科村、昌麦村、辽西村三个村集体“抱团”成立辽西乡腾珠合作联合社,共同申报实施牛粪压块燃料项目。

“单靠一个村,资金、销路都难解决,三个村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小事办成大产业!”联合社负责人四郎翁修一语道出合作初衷。为推动项目落地,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专项资金,各村“两委”发动村民以劳动力、牛粪收集等形式入股,实现共建共享。

 “刚开始,我们还觉得这牛粪能有啥用,没想到真的能挣钱。” 村民牛麦单真说道,“合作联合社的成立,一方面促进了我们三个村的团结和发展,另一方面增加了群众的收入,牧民不用外出务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随着项目稳步推进,生态经济与经济效益持续释放。在产业带动方面,牛粪处理基地吸纳3名牧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2024年试运营首月即产生效益2万余元,预计今年燃料块销售额将突破20万元,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500%。目前,全乡20%的牛粪实现集中处理,曾经牛粪堆积的牧场重现碧绿生机。

“牛粪压块只是第一步。”联合社工作人员扎西拉姆指着正在扩建的仓储车间介绍,联合社计划引入烘干、包装一体化设备,开发便携式燃料包,并探索“牛粪燃料+生物质锅炉”供热新模式。

辽西乡党委书记尼马江村表示,未来将扩大项目覆盖范围,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效益提成”利益联结机制,让每一位牧民共享发展红利。

在白玉县辽西乡,曾经被随意丢弃在草原上的牦牛粪,如今成了撬动牧区生态美、产业兴、牧民富的“金钥匙”,勾勒出新时代牧区振兴的绿色新图景。

(白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