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长宁河是一条充满着生活气息的河流,从下游密布的丘陵平坝乡镇,到源头海拔1700多米的仙峰苗族乡,不同的地方孕育着不同的物产,但沿河的人们都热情好客,热爱生活。
远眺仙峰苗族乡
长宁河的源头是什么样子,人们种植什么,有什么产业?5月21日,“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活动采访调研组走进兴文县仙峰苗族乡,探寻苗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从长宁县城驱车前往兴文县仙峰苗族乡,一路风景各异。低海拔丘区是高大的楠竹林;过了珙县底洞镇,开始爬山,半山腰杂木树,人们种桑养蚕、栽烤烟;到了山顶,杉树和低矮的方竹林交织,人们种玉米、土豆、烤烟。到了长宁河源头附近,河仿佛消失了,化作无数的小溪隐秘山中。与下游普遍规模较大的酒厂不同,仙峰苗族乡找不到大型酒厂,只有散落社区、村寨的前店后坊的家庭式酿酒作坊,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仅乡镇街上就有三四家。
仙峰源山生态酒坊
兴文县仙峰源山生态酒坊是街上的一家典型酒坊,前面是农家院子,兼具起居、生活和卖酒功能,后面才是酿酒作坊。
老板王攀带领我们参观了他的酿酒作坊。酒坊青砖灰瓦,墙壁上爬满酒菌,入口处是烤酒区,右侧是用青石板修筑的七口窖池,中间摊凉拌曲,摆满了竹制簸箕,工人们日复一日在此煮酒。
仙峰苗族乡的前店后坊家庭式酿酒作坊
“我们从1985年就开始自己酿酒了,酿酒工艺学自仙峰苗族乡国营酒厂,酿的是清香型白酒,主要原料是苞谷,偶尔也用高粱。”王攀介绍,酿酒过程包括苞谷浸泡、蒸煮、摊凉、加曲、窖池发酵7天、装甑烤酒、量质摘酒,最终酿出纯粮酒。
作坊里有2个酿酒工人,平均一天产酒300斤左右。除7月和8月天气炎热不适宜酿酒外,一年下来可产酒45吨左右。酿好的酒分门别类地放在前店售卖,有低度酒、高度酒,还有野生猕猴桃、枸杞等泡酒,以及不同年份的老酒。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和赶集时,周边的乡亲们都会前来购买。
酿好放在陶坛里等待售卖的酒
墙壁上贴着酒价:52度白酒8元一斤,56度10元一斤,5年窖藏白酒40元一斤,野生猕猴桃酒40一斤……“山里冬天寒冷,老百姓喜欢喝酒味冲些的苞谷酒。”王攀说,都是熟人和邻居,卖的酒价格不能贵,同时必须是粮食酒。
“买酒的客户多是本地人,请客吃饭、日常消费,办宴席会多买些,一次性购买一、两百斤。现在许多村民去江浙、广东等地打工,喜欢家乡的酒,就让我们邮寄给他们。这两年,夏天天热时,许多外地人来仙峰苗族乡避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喝本地酒。”王攀说。
酿酒作坊一角
在仙峰苗族乡,买酒的人精打细算,卖酒的人也要精打细算,才能把日子过安逸。
王攀一家除了酿酒、卖酒之外,还有多种经营。七八月避暑高峰期,房子变身农家乐,一楼供游人吃饭,二楼供游人住宿。到了冬天,就做红豆腐卖。
“红豆腐是仙峰三宝之一,6斤半豆子做一磨,我们一年要做400多磨,很受欢迎,都能卖完。”王攀说,只要肯吃苦,生活总能过好,只要诚信经营,回头客就会越来越多。如今,前来避暑的游客,许多成为王攀的朋友,走时,他们会顺便买些苞谷酒、红豆腐带走。
仙峰苗族乡风景宜人
仙峰苗族乡拥有“南六祖山”仙峰山,凉爽的气候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景,正吸引越来越多人前来康养旅游。王攀寻思着酿出更好的酒,让游客品味山里人的热情和纯真。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