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丨“全国文明村镇”是怎样炼成的?看内江经开区长安村新答卷

2025-06-30 10:38:4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记者 毛春燕)今年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内江经开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喜获丰收,靖民镇长安村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全国文明村镇”的蝶变篇章如何书写?近日,跟随“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采访团的脚步,记者在长安村找到了生动答案。

长安村村貌现状

行走在长安村,记者眼前豁然开朗:青灰相间的硬化村道向前延伸,农家院坝平整如砚。寿溪河湿地公园内,彩色步道沿水蜿蜒,崭新的健身器材在绿荫下泛着金属光泽。

目前,寿溪河湿地公园项目已建成骑行道5400余米,徒步道4000余米,观景亭3个;建成太极广场1个,面积约5亩;建成公共厕所4个、停车场2个。

最引人注目的是每户门墙上张贴的“改造清单”——从屋顶翻新到庭院绿化,每一个项目完成后都被打上醒目的蓝勾,成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最直观的“进度条”。

张智介绍“改造清单”

“现在村里正在陆续安装自来水,天然气的入户率达90%!”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张智欣喜地向记者介绍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不仅如此,村党群服务中心还将从前的学校创新改造,打造了集农村书屋与甜城阅读书吧于一体的文化空间。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更成为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阵地,定期开展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

农村书屋

张智告诉记者,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村里建立了长效机制: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最美庭院”等卫生评比活动,对表现优异的农户发放实用生活物资作为奖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组建了专职环保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维护、垃圾分类指导等工作,确保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提升。

一手抓人居环境改善,一手抓经济发展。近年来,长安村立足生态优势,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据了解,该村拥有2850亩的村域面积,其中耕地1200余亩、林地500余亩。目前,全村已形成两大主导产业:一是规模达600余亩的板栗种植产业,其中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450余亩,年产量超过4万斤;二是规模220余亩的蒲葵种植产业,年产出蒲扇约30万把,全部由村民自主经营。此外,通过土地流转整合600余亩耕地,现已全部用于玉米和黄花等经济作物种植。

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长安村正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特色农产品种植、土地集约化经营等方式,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