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在长宁县双河镇双河村笔架山与马鞍山之间的盆地北侧,坐落着一口千年古盐井——淯井,被围栏堡坎围在中间的井水,干净清澈,尝之有淡淡的咸味,依稀能感受其因盐文化而绵延千年的风华。日前,“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活动采访调研组走进双河镇,探访了这座因盐而兴盛的千年古镇。
淯井
长宁,战国时为巴国地,秦属巴郡,西汉至隋,属江阳郡。久视元年(公元700年),置羁縻淯州,701年置羁縻长宁州。而双河镇自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至上世纪的1950年,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县名之一的淯州,其源头就来自双河镇这口古老的盐井。
长宁县(双河镇)古地图截图
双河镇,因东溪、西溪两条溪河环绕而得名。唐宋时期,产自双河淯井的盐,对中央及地方财政贡献巨大,产量在“宋时已年煎(盐)七十八万三千余斤”(民国《长宁县志》食货章)。《资治通鉴》云:“(唐中和三年)江、淮贡赋皆为贼所阻,百官无俸,云安、淯井路不通。”《宋史》云:“公家百需,皆仰淯井盐利。”1443年,年仅24岁的长宁人、明代鸿儒周洪谟,更是在长宁八景诗之《淯井晴烟》中写道“漏泄货源从汉代,贡输国赋自唐朝”,认为早在汉代淯井就开始产盐。
双河新貌
因为盐,唐代在长宁境域内,在地方行政区划建制外,在双河另置中央直属行政机构“淯井监”以管盐,宋又置行政与军事合一的州府级军镇机构长宁军,领巩、定、高、奉、纳等十州五十六县,境域东到叙永、纳溪,南至云南楚雄、彝良,环地二千余里,因此,南宋宝庆年间任长宁军文学的王象之在任上所著《舆地纪胜》中说长宁“实西南之扼控也”。
双河镇一角
因为盐,诸葛亮南征时在长宁留下了雌雄井、诸葛塔等传说;因为盐,苏轼到了长宁,并将在淯井监买到的绣着梅尧臣《春雪》诗的“蛮布弓衣(弓箭袋)”作为礼物送给了老师欧阳修;因为盐,黄庭坚因长宁“秀色”而醉,因美食而生发哲思,留下了千古名篇《苦笋赋》《苦笋帖》;因为盐,明代文学家杨慎途经长宁时写下了“远隘近哨烟尘昏,江阳戒严长宁奔”。
始建于宋代的省级文保——双河文庙
更因为盐,长宁成为蜀南文明之翘楚,特别是有明一朝,长宁因盐而成文明昌达之地,县治地双河镇至今还留下文庙、雌雄井、葡萄井、宝屏山、文塔山、笔架山、古烽火台、桃源仙洞、五车书石、万卷书等富有人文内涵的遗址和景观。历史上,长宁县及双河镇因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和各种文化交汇,促成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随着盐生产技术的进步,在清中叶以后,淯井逐渐不再扮演国计民生之主角。但上天依然眷顾这方宝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省石油局到长宁双河钻探石油,意外在淯井周边区域发现了大型岩盐隐伏矿床。1988年,宜宾地区长宁县盐矿联合开发公司成立,该公司与宜宾天原化工厂达成了盐卤水输往该厂作化工原料的协议。1993年,输卤管道铺设就绪,新的“洧井”正式向国家大型化工企业天原化工厂输卤。之后,宜宾地区长宁县盐矿联合开发公司改制为四川省宜宾四丰盐化工业有限公司,成为宜宾市唯一从事地下岩盐矿资源开采、经营的工业企业,该公司生产规模达120万吨/年,是宜宾市氯碱化工、食盐、工业盐生产的原料供应基地,公司连续多年入选“四川省工业企业最佳效益500强”“四川省非金属矿采企业10强”“全国井矿盐开采企业50强”。
而位于长宁县古河镇的宜宾丰源盐业有限公司,是四丰盐业下游产业链企业,是专注于盐产品生产与批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60万吨/年真空制盐生产线。今年2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名单,丰源盐业成功入选。作为四川盐业改革后极具活力的新兴主体,丰源盐业围绕“原初纯·晶态盐”核心定位,走出了以技术驱动、标准核心、品牌引领的“三品”发展新路径。
丰源盐业
与传统加碘盐相比,丰源盐业推出的高端晶态盐系列“原初纯”晶粒饱满、口感清爽,契合现代健康饮食趋势。生产该盐的结晶工艺通过科学技术成果评价,还获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自上市后,迅速抢占健康食品和高端盐类市场。
2023年,丰源盐业重新设计“原初纯”品牌标识,打造全链条数字标签,实现“一物一码”,增强消费者信任度。品质上,“原初纯”主含量氯化钠远超国家优级盐标准,污染物、抗结剂亚铁氰化钾均未检出,凭借纯净天然品质,成功进入高端餐饮、健康定制等多元消费场景。“原初纯”食用盐的市场销售收入在上市首年成功突破1000万元,并荣获“‘四川造·品质消费’品牌重点培育对象”称号,成为丰源盐业的一大亮点。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