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 > 河畔业 >新闻详情

大江之韵·探寻长宁河丨长宁经开区:当好“主引擎” 助推县域工业跑出“加速度”

2025-06-30 12:44:0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长宁经济开发区,是长宁县的工业经济主战场、主引擎。

日前,记者在长宁经开区宜宾安宁酒厂新建成的5000吨生态智酿车间里看到,智能化酿造设备融合生态酿造技术,实现从原料处理、发酵、蒸馏到储存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管控,通过科技的进步,让酿酒效率提高的同时,酒质更稳定。

这家酒厂,扎根长宁30余年,从作坊起家到实现生态智能酿酒,再到走进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开了1000余家专卖店,让安宁烧酒的诚信服务和高性价比美酒走进千家万户。

酒厂.jpg

安宁烧酒

一家家像安宁烧酒一样扎根生长的企业,以及不断推进的“三经合一”改革、优化的“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深化的政务服务集成授权改革等举措,让长宁经开区的发展活力持续迸发,发展能级不断提升。2024年,长宁经开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4.42亿元,同比增长26.01%;“四上”企业营业收入达56.6亿元,同比增长14.83%。目前,经开区已入驻企业86家,其中“四上”企业58家,规上企业49家,有产业工人近7000人。

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丰泰吾厨厂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长宁经开区近年来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位于经开区内的四川丰泰吾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每天有数十吨鲜笋在这里被加工成各类笋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公司副总经理王犇告诉记者,长宁县现有竹林73万亩,面积居宜宾第一、全省第五,年产竹笋10万吨,是世界竹种基因库、中国竹子之乡。“依托本地丰富的食用笋资源,我们公司建成了拥有完整上下游产业链和智能化的生产线,并通过与时间赛跑来最大化锁住竹笋的‘鲜嫩脆’。”

竹海酒业航拍图

竹海酒业

纵贯长宁县境的长宁河,润泽了两岸肥沃的土地、丰饶的物产及百态千业,也孕育出县域内竹海酒业、国美酒业、金竹酒业、安宁烧酒等知名酒企和数十户中小酒企,成了酒香四溢的“美酒河”。竹海酒业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韦杰表示,依托蜀南竹海优越的生态,竹海酒业不仅用四十年的时光沉淀出生态地道、酒体丰柔、口感舒适的五粮浓香美酒,更是以酿造基地为核心打造“竹海酒庄”,并创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宜宾市工业旅游和酒文旅融合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长宁经开区大力发展现代竹产业,抢抓“以竹代塑”发展机遇,提高竹产业附加值,加快引进竹纤维生产企业、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打造全省竹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地。同时,大力发展优质白酒产业,主动融入宜宾市白酒企业“大中小、上下游、酒文旅”一体化发展路径,引进有实力、有名气、有市场的酒企,推进酒类企业扩模重组。2024年,长宁县酒类规上企业产值增长18.5%。

与传统优势产业交相辉映的,是以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位于长宁经开区的铭丰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铭丰”)生箔车间里,新调试完毕的28台生箔机马不停蹄、加紧生产,铜料经过溶铜、生箔、表面处理、分切等生产工艺处理,再完成分类检验、包装、装箱等流程后,被源源不断地发往客户。

四川铭丰电子生产线

四川铭丰生产线

目前,四川铭丰一期3万吨铜箔项目的生产线已经增至60条,2024年产值超9亿元,今年有望超15亿元。同时,公司还在推进二期项目的建设,设计产能5万吨,预计2027年建成投产。

近年来,长宁经开区锚定绿色新能源产业,配套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以四川铭丰为突破,积极承接铜铝箔、动力电池冷凝系统等动力电池上游产业;配套新型储能产业,重点承接硬碳负极材料、储能消防系统等上下游产业;配套宜宾市光伏产业,承接光伏组件、电池片、网版等上下游产业。同时,经开区还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和低空经济产业。

ac11093a73179a1acce0565fdc391a5

远眺长宁县城(罗铺全 摄)

当前,长宁经开区正聚焦长宁县“1+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工业奋进三年行动”要求,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加强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园区建设等,坚定不移抓转型升级、融圈入链,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进”促稳、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在经开区主引擎强有力的支撑下,2024年,长宁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增速居宜宾市第2位;主要关联指标支撑有力,反映发展质效的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反映发展态势的工业用电量增长17.8%、用气量增长10.8%,反映发展潜力的存贷款余额达433.6亿元、增长13.3%。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侯云春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