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借“企”登高点“绿”成金 白玉县携手帮扶企业探索高原资源价值转化新路径

2025-06-30 17:57:5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近年来,白玉县立足川西高原资源禀赋,抢抓托底性帮扶重大机遇,以“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的开放姿态,依托帮扶企业(单位)优势资源,聚焦清洁能源、特色农牧、文旅融合三篇文章,创新实施“资源捆绑企业、企业导入要素、要素激活产业”的帮扶合作模式,成功将“高原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高原欠发达县域依托外部帮扶,实现内生崛起的特色之路。

图片1.png

正在建设中的叶巴滩水电站

捆绑优势资源  引企入局共建“绿色银行”

在海拔3000米的金沙江畔,总投资333.6亿元的叶巴滩水电站正在全速建设。这是白玉县“资源捆绑企业” 战略的标志性项目——通过精准对接四川发展、华电金上等企业战略需求,该县将水能、光能资源转化为投资 “磁石”,累计引入重大能源项目总投资近600亿元。其中,达伊柯16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项目已完成投资超100亿元,直接带动本地就业200余人,实现税收3.19亿元。

“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将突破7.85亿元,相当于为白玉县域经济建了一座‘绿色银行’。” 白玉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创新设置本地化用工、税收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同步谋划数据中心、绿色载能等下游产业,推动能源优势向产业集群转化。

嫁接现代要素  联企兴业重塑“高原味道”

6月29日,记者走进白玉县昌台牦牛种业园区,物联网系统正实时监测标准化养殖基地里的 “亚克甘孜” 牦牛生长数据。依托帮扶企业投入的6085万元资金,白玉县构建起“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产业体系,制定了牦牛、藏菊等10类产品标准,辐射带动975户农牧户增收。

在市场端,“绿野原乡” 区域公共品牌借助帮扶企业销售网络进驻832平台、中海油E购等渠道,藏菊精粹、藜麦代餐等深加工产品溢价率提升30%以上。

“过去牦牛卖肉论斤称,现在做成零食礼品论盒卖。” 当地牧民合作社一名负责人展示着刚上市的牦牛肉干系列产品,其背后是浙江临安、川发展等企业研发机构提供的技术支撑。

激活文化基因  企地联动点亮“融合经济”

6月28日,在白玉县河坡非遗小镇的铁匠铺里,省级非遗传承人正指导游客锻造藏式工艺品。

这是白玉县投入4500万元打造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之一,通过引入四川旅游学院创意设计、成都武侯区客源网络,当地将金属锻造、手指锅庄等非遗元素融入 “川青藏格萨尔文化之旅” 等精品线路,开发文创产品超20类。

图片6.png

非遗产品——白玉藏刀

2024年,白玉县“非遗传承人面对面” 等体验活动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据白玉县文旅局数据显示,文旅产业已带动周边200余户家庭从事民宿、餐饮,形成 “一业兴百业旺” 的融合效应。

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白玉县的实践探索,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高原解法。白玉县通过“资源—企业—要素—产业”的闭环设计,既破解了高原地区的资本、技术瓶颈,又守住了生态底线。

如今,白玉县正与帮扶企业谋划设立 “高原绿色发展基金”,推动更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让川西高原的 “绿水青山” 持续转化为 “金山银山”。

(李君悦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琦)

(白玉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