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科技唱主角 四川森林防火交出“数智化新答卷”

2025-06-30 18:38:2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无人机刚刚飞过甘孜州的上空,记者就在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看到了它传回的实时图像。图像里,连绵的群山、纵横的沟壑、河流、湖泊一一掠过镜头,图像的右上角是一幅热力图,每一处景象的温度都被实时记录。如今,每天都有数千架无人机巡航在四川防范森林火险的重点空域,如同翱翔在云天中的一颗颗“眼睛”,而这些“眼睛”,仅仅是四川防范森林火灾的众多科技手段之一。

当下,“科技唱主角”已成为四川森林防火的显著特点。科技手段加持之下,四川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今年上半年,四川发生森林草原火灾(火情)6起,包含1起外省越界火,数量同比下降50%,连续5年处于历史低位。

四川森林面积接近3亿亩,居全国第4位,是森林草原火灾多发省份和全国森林草原防火重点区域。“紧盯夏季高温干旱重点时段,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科技手段,守护好四川的每一寸绿色。”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监测预警负责人孙彧说。

多维“铸盾”

建强“空天地人”防御体系

晨雾未散,绵阳市平武县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里,王朗保护区凉意悠悠。49岁的护林员梁春平穿上迷彩服,背起装有GPS、卷尺和文件夹的帆布包,脚踩胶鞋,迎着八点的晨光,一头扎进深山。他今日的行程是沿五爪沟至小牧羊场沟的5公里线路。沟谷中,苔藓湿滑;陡坡上,荆棘丛生;山脊上,怪石嶙峋。这一路上,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梁春平与同伴时而拨开藤蔓,时而扶着树干稳住身形,坚定地向密林深处进发。

“在森林防火方面,我们要仔细检查烟头、人为火堆,还要检查野外的红外相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说起巡林护林工作,梁春平特别向记者谈到了近年来科技发展给他工作带来的变化,“相对于过去巡林各项工作全靠眼看手记的‘笨办法’,现在我们的护林员手机上下载了用于林业巡护监测的APP,通过它可以实时查看野外红外相机拍摄的素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预警,还能利用系统规划巡林路线、记录巡查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在四川,无数个"梁春平"用脚步丈量山河,用肉眼捕捉山林间的细微隐患,守护巍峨青山的盎然绿意。

除了“肉眼”,更有“电眼”——它们是部署在全省的上千处高点视频监控点位,日夜扫描着重点区域。

孙彧告诉记者:“与传统的视频监控不同,新建的监控系统搭载了AI分析功能,通过视频画面与红外热成像技术,一旦发现疑似森林火情,系统立即自动报警,相关人员可第一时间排查隐患。今年,四川在甘孜、凉山、攀枝花等重点森林防火区新建了1000多处高点视频监控。” 

 无人机发挥资源运输作用

再往上看,天空中,上千架无人机正盘旋巡视,将我省重点林区全貌尽收眼底,如同敏锐的“鹰眼”。一旦遇到火情,无人机能够快速锁定火点位置,实时传回高清画面,为指挥中心研判火情、制定扑救方案提供依据。

绵阳市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科负责人张宗宁向记者介绍道:“无人机不只是发挥巡护作用。如今四川使用的无人机,集防火巡护、火场侦查、投弹灭火、火场通讯、照明、辅助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即便是遇到火场‘三断’的极端情况,无人机也具备全时侦察、通信、物资投送等作战能力。” 

 无人机正在进行灭火作业

在更遥远的太空之中,还有扫描面积更辽阔的“天眼”。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接入9颗卫星数据,综合利用极轨卫星的空间覆盖优势与静止卫星的高频次监测优势,对全省全域实施动态监测,精准锁定异常热源,近年来,已累计监测到热点9528个。此外,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还与四川省国防科技情报研究所高分四川中心建立了合作机制,推动高分卫星常态化服务全省森林草原防灭火监测预警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协调高分卫星观测5300余次,分发高分卫星数据42700余景。

如今,四川已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人”一体化数字监测预警和智能管理系统。系统有效整合人工巡查、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护、卫星遥感等多维度监测资源,实现对森林火情的全域覆盖、全时感知与智能预警,织就了一张守护绿水青山的“立体安全网”。

全域“护绿”

共筑防火治理新格局

近日,记者走进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只见监测预警、技术支撑等多个区域的工作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这里是四川应对各类灾害“调兵遣将”的“大本营”。在指挥部的中央大屏上,各类防灾图像与数据实时呈现。而两旁的墙壁上也分布着多块屏幕,与全省21个市(州)及全国各地的应急部门通过视频实时联通。

孙彧打开电脑,无人机传回的画面被她熟练地调出,接着她又切换到视频监控页面,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蓝色圆圈将我省地图覆盖得严严实实,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一个摄像头。随后,她又调出卫星相关页面,向记者一一介绍相关情况,如数家珍。

孙彧说:“四川高度重视森林火患,拿出‘百分之百’的态度,全省上下同下一盘棋,形成了强劲合力,通过提升科技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开展专项演练等一系列实在举措,在防灾减灾领域不断向事前预防靠拢,切实提升了全省应急处理能力。”

今年,四川印发《2025年全省森林草原火灾防救治总体方案》,以更高标准建强“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治理系统。1月至5月底,省森防指办会同公安、林草等多部门共建实战化专班,阿坝、甘孜等35个高火险市(县、区)对应设立专班,每日随机抽查不少于2个市(州)、10个县(市、区)、30个乡(镇),覆盖不少于100名一线岗位人员。同时,四川筑牢“微网实格”,以雅江县为试点,细化微网格管理措施到基层具体岗位人员。四川还采取了开了展参训人员达3.6万次的“百县千镇万村(企)”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演练专项行动等一系列行动。

森林防火没有尽头,防微杜渐须常抓不懈。孙彧表示:“我们将以更扎实的行动,更强力的手段,全力织密织牢森林防火安全网。”

下一步,四川将强化底线思维,聚焦成都世运会、夏季高温干旱期等重点时段,敏锐调整防范应对措施。同时,加强源头治理,持续加强电力设施隐患治理,严格规范林牧区施工流程。整合山洪灾害监测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民兵等基层力量,全覆盖建立“责任地图”,推动防灭火措施落实到基层末梢。

同时,四川还将多维度提升火情应对能力,充分发挥森林消防“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与地方专业、半专业队伍常态化开展联防联训联扑,建好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智慧防救,用好“空天地人”一体监测,加强卫星通信、无人机、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新型装备应用,探索新型扑火战法研究,提升火灾扑救效能。此外,四川还将加大防火宣传力度,聚力以案说法、以案示警,引导群众安全用火、文明用火,营造全民防火、全民监督、全民践行的良好氛围。

借助科技之力“铸盾”,凭借实干行动“护绿”,四川,以科技赋能森林防火的一系列实践,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交出了“高分答卷”,为守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注入了强劲动能!

(四川经济网记者 廖振杰)

(图片由四川省应急指挥中心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