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近日,宣汉县人民法院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充分发挥其涉旅纠纷“153”机制,联合辖区多部门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成功调解一起企业与村民的林地纠纷,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书写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答卷。
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如火如荼,某旅游开发公司与当地村民李某某却因林地的使用范围、补偿标准等问题各执一词。几次协调未果,眼看就要影响项目建设进度,辖区政府向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发来协同调解的“邀请函”。
调解现场
法庭干警凭借过硬的专业本领,清晰梳理案件法律关系,为双方厘清权利义务的边界;熟悉社情民意的辖区政府干部积极奔走,在企业和村民之间搭建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耐心倾听,悉心疏导,努力抚平双方的情绪褶皱;派出所民警则全程护航,确保调解环境安全平稳。大家目标一致:合力解开这个“结”。
调解团不做“纸上谈兵客”。他们深入纠纷林地实地查看,走访周边了解实情,查阅资料掌握全貌,摸清纠纷的根源。掌握充分事实后,调解团组织该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与李某某面对面现场调解。调解桌上,各方观点激烈碰撞,矛盾一度陷入僵局。面对僵局,法庭干警积极践行“153”机制中的高效解纷理念,与调解团队成员一起将情理法交织融合,晓之以法,明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沟通疏导,用耐心融化坚冰。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轮细致入微的调解,双方最终卸下心防,达成共识:旅游公司按照标准向李某某支付补偿,李某某也表达了对景区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同意企业依法合规使用林地。一场潜在的冲突,就这样悄然化解。
一片山林,因协作而共享;一处纠纷,因调解而和谐。通过“153”机制引领的多部门协同联动,变“单打独斗”为“多元共治”,有效将这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为企业省了心力,为村民护了权益,为景区筑了和谐。
下一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绘就基层治理好“枫”景,将更多的和谐音符谱写在巴山大峡谷的壮丽画卷上,让法治的阳光普照这片灵秀山川。
(刘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