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民生 >新闻详情

资阳实施《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规范》 破解骑手“六难”

2025-07-03 12:10:55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赵丁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7月2日正午时分,外卖骑手秦凯拧开电瓶车钥匙,冲进资阳市雁江区宝莲街道半山社区的“雁小哥暖心驿站”,抓起水杯“咕咚咕咚”灌下大半杯凉水,甩了甩额头的汗珠。

“喘口气,中午的单子马上就来了。”他语气里带着一丝轻松。就在几分钟前,他刚把一份午餐准时送达紫韵东城小区的顾客手中——比往常足足省了4分钟。这宝贵的几分钟,源于小区门岗流程的优化:登记即入。

这看似微小的“几分钟”,背后是困扰众多骑手多年的“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休息难、保障难、融入难”的“六难”困局。如何让这些“美好生活守护者”能够在顺利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与社区实现“双向奔赴”?资阳开出了一份“社区友好指南标准处方”。

6月,资阳发布了四川省(资阳市)地方标准DB5120/T31-2025《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标准已在半山社区开展试点,并于6月27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四川省首个专门针对新就业群体社区服务保障的地方标准。

秦凯骑车送餐

据了解,半山社区有9个商业楼盘、1700多个商业网点。该社区结合辖区内餐饮密集、骑手众多、社区周边配送需求多的现状,将问题反馈至宝莲街道。随后,资阳市委社工部根据这一《规范》,在半山社区试点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

7月2日当天,秦凯在10点27分接单,10点37分取餐,10点44分抵达紫韵东城小区。随后,在“雁小哥暖心驿站”,秦凯和几位同行在送餐间隙小憩、充电。

“登记、进门、送达,一气呵成。”秦凯对记者说,“以前很多小区不让车进去,大点的小区来回要耽误五六分钟,单子一多就抓狂。现在登记就放行,省下的时间就是效率。”这得益于《规范》中“信息友好”的要求:优化门禁流程,并为骑手设置友好线路图。

骑手在驿站休息

半山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家鹏指着正在完善的“骑手友好线路图”说:“图上会清晰标注小区出入口、驿站、食堂、充换电站,让小哥少绕路,配送更高效。”

此外,驿站楼下的半山社区食堂还为骑手们提供延迟供应服务。7月2日下午2点,骑手们鱼贯而入,13元—20元的实惠套餐任意挑选,付账时还能再减2元。

骑手在食堂就餐

“以前午饭要么凑合啃冷面包,要么蹲路边吃盒饭。现在有地方坐,有热饭吃,还便宜。”骑手王宁边吃边说。食堂二楼是休息区,有图书角、充电口,空调凉风习习。下午2点到4点相对清闲,王宁和几个同伴靠在椅子上,有的人刷手机放松,有的人翻书,有的人低声交流接单趣事。

“感觉不再是‘无依无靠’的过客,这里像个‘温暖小家’。”王宁的感慨诠释了《规范》中的“服务友好”:驿站提供基础饮水休息,并拓展就餐、充电等服务,社区还整合资源探索就医、儿童托管等更多的服务。

驿站不仅是歇脚点,更成为连接骑手与社区的桥梁。《规范》提出的“融入友好”与“环境友好”在此已逐步得到体现。

“小哥们走街串巷,是社区的‘移动探头’和‘民情前哨’,他们对安全隐患、环境卫生最敏感。”吴家鹏介绍,半山社区通过党建活动、志愿服务等渠道,积极邀请骑手参与社区治理。未来计划设立“先锋骑手”岗,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参与社区共建。

骑手在休息区为孩子辅导作业

如今,《规范》已在基层正式推动,它从“信息友好、设施友好、服务友好、融入友好、环境友好”五大维度,为全市乃至全省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目标直指“让骑手们融入城市肌理,共享发展温度”。

资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破解“六难”,表面是便利骑手,深层是城市治理精细化、人性化的体现,是对新兴劳动者价值的认可与回馈。《规范》的实施,不仅优化了骑手的从业环境,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有利于引导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的“末端”走向社区治理的“前台”,为城市发展注入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动能。

傍晚,华灯初上。秦凯再次检查了电瓶车电量,准备迎接晚高峰。驿站明亮的灯光,社区食堂飘出的饭香,小区门口便捷的登记处,构成了他工作中新的“背景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