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盛夏时节,天高云淡。一大早,在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合圣村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花椒山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举目四望,成千上万株枝繁叶茂的花椒树挤挤挨挨散落在山坡上、山脚下、沟坎旁,一簇簇、一笼笼颗粒饱满浑圆的花椒缀满枝头,微风拂过,椒香四溢,呈现出丰收的喜人景象。奔走在郁郁葱葱的花椒林里,几十名椒农各司其职,或剪枝切段,或抬椒转运,或持械装车……大家挥汗如雨,脸上却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和笑容。
工作现场
青花椒是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合圣村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但曾经的合圣村由于地处深丘,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村民只能以传统农业赖以为生,全村贫困发生率达21.7%,因此,还被评定为市级贫困村。
工作现场
脱贫不光解决温饱,好日子还得靠发展产业。为了让全村老百姓早日摆脱困境,甩掉贫困村的帽子,通过多次考察学习和调研,2014年,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决定因地制宜将九叶青花椒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发展。买来花椒苗、修建提灌站、蓄水池;在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的荒山野岭上拓出了耕作便道;帮助村民算清“明白账”,鼓励党员干部带头种,以点带面作示范引领;组建青花椒产业技术服务组,为社员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走出去、请进来”,“土洋结合”培育自身技术队伍。同时,根据青花椒生产季节,为群众提供年度管理系统技术培训;关键农时开展田间教学、农闲之余外出参观、学成之余组织技术能手比赛等举措和方式,分层分类培训出一批高素质椒农队伍,带动了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接蟠龙农联,围绕小农户生产缺技术、服务无依靠、销售无保障等问题,从青花椒的种、防、收、烘、储、销等各环节为广大农户开展全方位服务,同时引进外商与村集体合作建设干花椒交易市场,有效增加青花椒销售渠道,稳定青花椒销售价格;先后建起烘干房、烘干灶、冻库,逐步提升青花椒初加工及仓储能力,为实现错峰销售提供了基本保障,有效解决了青花椒当季销售价格波动较大等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在合圣村,荒山变青山,登上观景台,随风摇曳的花椒树尽收眼底,满满都是丰收的希望。目前,全村青花椒面积达6000亩,年产300万公斤,带动群众增收1200余万元,合圣村实现了产业富民,在它的影响、辐射下,全镇2000余户农民也纷纷发展起了青花椒产业,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产值1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蹚出了“荒山荒坡”变“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
花椒树挂满累累硕果,花椒产业打造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绿色银行”。村民们纷纷直言,现在就算不出远门打工,在家一样也能靠着花椒挣钱。
据了解,罗江区农业农村局合理利用“荒山荒坡”、低产山地等土地资源,推动“九叶青”花椒产业发展,全区青花椒种植面积3.2万亩,覆盖白马关镇、调元镇、万安镇等6个镇的38个村,年产量预计1.8万吨以上,产值超2.2亿元,受益农户4600余户,整个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罗江青花椒”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特色产业名片。
在种植过程中,罗江农业农村局一直倡导绿色、生态生产发展理念,通过悬挂“黄板”、安装太阳能诱虫灯,建立水肥一体自动喷灌示范基地等,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青花椒产品品质得到提升和改善。经检测,罗江青花椒“麻度”可达29度,精油含量为12.96%,品质位居四川同类产品前列,是生产花椒精油、提取花椒素的高端原材料。目前,全区共有14000亩基地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青花椒产区,已注册“三麻子”“大回湾”“麻厨师”等青花椒商标。
在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上,罗江农业农村局也下足了功夫。为提高农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青花椒向初、精加工发展,罗江配套建设加工龙头企业2家,烘干加工基地4个,冷链集配中心1个,花椒产品陈列展厅2个,采用空气电能烘干设备,形成年烘干青花椒2000吨、花椒油300吨初加工能力,研发出循环式、流水式烘干专利技术工艺,并利用青花椒的枝干、种子,开发青花椒枕头、香囊香袋、足浴包和青花椒木炭等系列产品,青花椒加工转化率达70%。
小小花椒树撑起富民大产业,奏响乡村振兴“椒响曲”,成为罗江广大椒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幸福树”。
(张明云 文/图)